陜北的冬天格外冷。入了數(shù)九天,寒冷刺骨的西北風“呼呼”刮過野口山峁,黃沙飛舞,枯草折腰,冷得山雞野兔鉆進了濃密的灌木叢里,光禿禿的樹枝也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哈一口氣便立刻變成了白色的霧氣。嚴寒把土地凍得“吱吱”作響,此時,地里早已沒有了莊稼,沒了活計,人們終于能閑些日子了。
閑了的日子過得也快。把羊群趕出梯田、山溝旮旯里去吃草,羊出了圈便有了自由,蹦跳著撒個歡兒,沖著算計好了的枯草、落葉便奔了去。夜幕降臨時,羊群在頭羊的帶領(lǐng)下一個不落地回到羊圈。放完羊,人們便有了時間“串門子”。穿上厚厚的棉衣,雙手互捅在袖口里,三五人聚在陽圪嶗里一起嘮說散話,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偶爾也能打個平伙,搟一把雜面,圍坐在這家或那家的炕頭,美美吃上一碗羊肉雜面,立刻把身上的寒氣驅(qū)離了去,渾身都有了勁兒。
到除夕還有旬月,村子就已經(jīng)熱鬧起來了,這個只有七八戶人家并不起眼的城隍梁小村莊,處處都是和諧的景象,把陜北人的質(zhì)樸、敦厚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平日里大家都忙得緊,也只有在冬天能聚在一起,今天這家殺豬請吃肉,明天那家叫著喝酒,日子越來越好,誰家也不在乎那點吃喝,都趕著趟請村里人來坐坐。在等待中期盼著,終于到了元旦這天,家家戶戶開始宰羊,既是慶賀這一年的豐收,又是為臘月準備些風干羊肉。
元旦前,父親和母親早就選好了要宰的羊。元旦當天,父親和母親起了個早,當山頭與天相間的地方泛起魚肚白時,母親便已經(jīng)把鍋里的水燒得“咚咚”翻滾了,父親在院子的青石上磨起了刀。等冬日的暖陽給大地鋪上一層金黃,父親留下待宰的山羊羯子,其余的羊全部趕到撿畔旮旯吃草了,叫起貪睡的哥哥,幫忙把羯子拉到院子里開始宰羊。等父親宰好了羊,哥哥便擼起袖子開始剝羊皮,拿刀將羊皮輕輕劃開,揪著劃開的口子“噗呲噗呲”地把皮肉割開,眨眼的工夫,羊皮便被整張剝了下來,父親笑著說:“還得是年輕人,手上有勁兒,剝羊皮可比我都利索得多了。”
把剝了皮的羊肉掛起來后,只見父親拿著刀順著羊肚子“刺啦”一刀,羊胸骨以下便被割了開來,把羊下水拋到桌子上交給哥哥去處理后,便拿著砍刀繼續(xù)將羊肉砍成兩半,再扛到廚房。母親在廚房忙得熱火朝天,只見她把羊頭和羊蹄子放入盆中,再把沸騰的水澆上去,趁著水的滾燙,雙手迅速拔著羊頭和羊蹄上的毛。見我在旁邊閑著,便扭頭對我說:“趕緊拔毛,一會兒水涼了,這毛可就拔不下來嘍。”與母親相比,我拔羊毛的速度的確差得遠,在我拔完兩個羊蹄時,母親便已經(jīng)把剩下的兩個羊蹄和羊頭拔完了。那些細小的茸毛,母親站在窗前,借著柔和的晨光,用鑷刀一根一根拔掉,那認真的樣子,讓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她借著幽暗的煤油燈,一針一線納出來的鞋底。
父親把扛回來的羊肉剁成大小均勻的塊兒,分成三份,讓我和哥哥回去的時候各帶一袋,做了半輩子販賣糧食的生意,父親的手便成了最標準的秤,幾袋羊肉相差絕不會超過一兩。剩下的一袋,母親找來燉鍋當天便燉了吃。關(guān)中人愛吃泡饃,漢中人愛吃面皮,陜北人愛吃羊肉也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且有著獨具地方特色的吃法,一大盆羊肉端上桌,見不到一片菜葉,每人碗里先舀一碗肉大快朵頤,吃飽了再喝一碗羊湯,整個冬天全身都是暖和的。兩歲的女兒吃完肉,撩起棉襖“嘭嘭”拍兩下肚皮,奶聲奶氣地說:“飽”,頓時惹得一眾人哈哈大笑,這笑聲傳出了窯洞,傳遍了整個城隍梁村莊。
歲歲元旦,今又元旦,江南的冬天像溫婉的女孩,靜謐且深情,讓人無意間感受到她的溫暖。前兩天,母親打電話說父親宰了一只羊,擔心我在元旦時吃不到羊肉,便已經(jīng)讓哥哥去安塞區(qū)把羊肉和羊下水郵寄給了我。父親和母親總是這樣,即便我們在千里之外,隔著萬水千山,他們總要把最好的留給我。吃著父親寄來的羊肉,我又想起了去年元旦這天,一家人在一起,圍著爐火吃羊肉的快樂了。(煉鋼廠 薛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