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承載的是光陰的深情,是歲月留下的“蛛絲馬跡”。流逝的時光雖不言語,卻會留下一些痕跡,讓我們追尋。在某一個不起眼的瞬間,這些老物件會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勾起綿綿的回憶,想起那些溫暖的歲月。
在去看望奶奶的時候,閑不住的老人家正在納鞋墊,她的手上戴著一枚“戒指”,銀色,上面有一圈花紋,因為年歲長、用得多,表面被歲月包了一層溫潤的漿,閃爍著厚重的色澤。這枚“戒指”我記得,是奶奶的頂針,這枚頂針伴隨著我長大。
往年,我們所穿的衣物、鞋襪都是奶奶和母親親手縫制的,衣服破了也是她們縫補。因母親要兼顧農(nóng)活,一家老小衣物、鞋襪的縫制和縫補的擔(dān)子多數(shù)都落到了奶奶的肩頭??p補離不開頂針,因此奶奶的右手中指上經(jīng)常戴著這枚頂針。奶奶說,頂針是她年輕時趕集買的,只花了幾分錢,沒想到卻用了一輩子。
小時候,微弱的油燈下時常有奶奶低著頭,一針一線縫補衣服的身影。她戴著頂針,一針一線為我們縫補衣服、鞋子、鞋墊,還有書包。那時的書包都是粗布縫的,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孩子,挎得都是軍綠色的軍用挎包,那種包耐磨,款式也時興,但因為“價格不菲”,我們只能望“包”興嘆。不過,奶奶縫制的背包也很漂亮。開學(xué)前,奶奶就戴起頂針,端出她盛放針線的簸箕,為我們縫書包。書包針腳細(xì)密,前面還繡著花朵、小動物,為粗糙的面料增加了一些趣味,所以家里的孩子都樂意挎奶奶縫制的書包。
奶奶的手巧,什么樣的針線活都能信手拈來,棉襖、棉褲、褂子、單褲、棉鞋、單鞋、鞋墊、手絹、枕套等等,她都會做。那時,我們淘氣,衣服不是被樹枝劃破了,就是紐扣掉了。晚上,奶奶就坐在燈下,耐心地為我們縫補。“你們這下猴孩子,玩的時候多注意點。”奶奶一邊用頂針費力地把針線頂進粗硬的布料里,一邊帶著笑的責(zé)備我們。奶奶從不和我們說重話,哪怕衣服破得不成樣子,她也不會生氣,臉上常有淡淡的笑,像那頂針一樣溫潤。
后來奶奶年紀(jì)大了,眼睛花了,縫補起來很費勁兒,有時還會被針戳了手。我們再不允許她動針線,但針線已經(jīng)成為她的一部分,她還是會慢慢地給我們縫制一些簡單的物件,戴著她的頂針,一針針、一線線,把愛縫進布料里。(計量檢驗中心 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