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中秋節(jié)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月兒圓,月兒亮,月餅甜呀月餅香。吃月餅呀看月亮,說說笑笑心癢癢。”一首童謠讓我們回憶起兒時中秋的場景。院子里,小伙伴追逐打鬧,發(fā)出陣陣歡聲笑語,餐桌邊,家人團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品嘗月餅。小時候只知道中秋節(jié)要放假還要品嘗月餅,還不懂得什么是“團圓”,更體會不到“但愿人長久”的美好含義,和親人分開后這才漸漸能體會到這種詩意,也漸漸喜歡上了古人或唯美或悲寂的中秋詩話。
據(jù)說中秋這一天月球離地球最近,中秋季節(jié),暑熱退去,地面降雨量和蒸發(fā)量均減少,因而天高云淡,月亮也最大最圓最亮,所以中秋這一天最不可少的儀式便是望月賞桂。這一天,人們在寂靜涼爽的秋夜里,圍坐在家門前灑滿月光的庭院中,聞著墻角飄來的桂花香,吃著巷子口香甜的月餅,飲著自家釀的桂花酒,聊著家中的軼聞趣事,在那一刻,銀白色的月光是皎潔的,團聚在一起家人心里是溫暖的。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游子,在這闔家團聚的中秋夜卻與親人相隔兩地,秋風(fēng)是寒冷的,他鄉(xiāng)的月光也顯得暗淡,好像就連手里的月餅、杯中的桂花酒都帶著幾分苦澀,于是多愁善感的人們就寫下了一篇篇被人傳頌的中秋詩話。
從古至今,明月一直是人們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最佳選擇,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無一不是在抒發(fā)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明月,寄寓了人們家人團聚的美好希冀。古詩中描寫月亮的美句不計其數(shù),皎潔明朗的月光,秋風(fēng)習(xí)習(xí)的中秋夜,清冷的氛圍在勾起人們思鄉(xiāng)懷人情緒的同時,也表達了人們渴望親人團圓美好愿望,在這里,最著名的賞月詩應(yīng)數(shù)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其弟弟蘇轍的深切懷念,“人長久”“共嬋娟”是多少人心中的愿景,少不更事的年紀只覺得這首詞很唯美,并不能真切體會那種相思之苦,現(xiàn)在與親人相隔兩地才真的能感受到那一份別離之苦,而他的另一篇《中秋月》也是賞月詩中的經(jīng)典。
中秋的詩話說不完,中秋的情也難以道盡。月圓人團圓,這個獨特的中秋節(jié),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成全了更多人的團圓之夢,所以,他們心中的月亮是最圓的。(煉鋼廠 唐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