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進臘月,空氣里,便開始飄著年的味道。置辦年貨、包香腸、打掃衛(wèi)生、貼年畫、貼對聯(lián),等待著新年的到來,同時也會舉行一些特有的活動來營造年的氛圍。
祭祖。臘月二十九,陪著岳父岳母及孩子一同回愛人的老家祭拜先祖,車上裝著紙、香、蠟等祭拜所需的必備品之外,還有文具用品等;愛人老家這邊按家族長幼、輩分大小排好,按照大玉滿堂文宏的字號一家一年。各位長輩從漢中、南鄭、寧強等外縣早早趕回來參加一年一次的祭祖活動。由于先祖?zhèn)兊牧陮嫳容^分散,二十幾人分成三隊,五十歲以下的走最遠的也是最長的地方,其余兩隊由年長的爺爺輩及小孩子們組成,一隊三人,專門負責(zé)分發(fā)文具用品,象征著來年學(xué)習(xí)進步,一隊負責(zé)另一處較近的一處。祭拜儀式11點正式開始,經(jīng)過一個半小時兩隊祭祖的人回來集合,全族人統(tǒng)一向最近的陵寢出發(fā)祭拜。整個祭拜活動需要三個小時左右,慢慢的寄托了后背們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也給即將來臨的豬年增添一份年的儀式感。
朝拜。在老家村中央坐落著一座古老的觀音廟,由于年代久遠,之前由泥磚修葺而成的房屋已被換成現(xiàn)代的水泥混凝土建筑而成。在老家每逢重要的假日,觀音廟都會有很多香客們來朝拜。年三十燒頭一注香是我們村及周圍都向往的事情。記得小時候年三十總會和爸媽一直等,等到12點開門燒第一注香,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很少參加這活動。今年帶著愛人孩子回家過年,年三十晚上看完春晚、放完炮竹已是半夜,就先睡了。凌晨4點半,媽媽進來叫我起床和她一塊去廟上,我掙扎過后克服困乏和寒冷還是和媽媽一起去廟上朝拜,我們?nèi)r臺上的祭品已經(jīng)放慢,香爐已經(jīng)插滿了燒過的香蠟。雖然未能趕上第一注香蠟,但是還是去朝拜了觀音,也許下了新年的愿望,為新的一年擼起袖子加油干奠定精神支柱。
團圓。過年親朋好友聚會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一直堅持著親人逢年節(jié)大團圓的習(xí)俗。父親在家里排行老大,大年初一我們家待客,提前給姑姑、舅舅們溝通好來我家玩。媽媽很早就開始準備年貨,為了初一的團圓,媽媽上了很多次街,總覺得買的東西不夠。初一早上媽媽三點就起來蒸面皮、做菜豆腐稀飯,這是我們每年過年待客的標(biāo)配,早早的將用的菜品、蒸的米粉肉、酥肉等下鍋。記得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媽媽蒸的米粉肉和酥肉了,一年也就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那個味就是年的味道。初一早上就早早的在家族群里發(fā)消息,邀請大家早點來吃早飯。媽媽基本沒有休息,忙活了一天一夜準備了幾桌子飯菜招待親戚們,忙碌幾天的精心準備就是為了招待好親朋好友,為一大家子團聚敘舊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
村游。小時候過年時,村上都會自發(fā)組織一直秧歌隊,里面有采蓮船、社火、高腳及舞龍等等,年三十到十五在村里進行游玩,互相“斗舞斗智”,耍著花樣的活躍年的氣氛。隨著老一輩的去世,活動漸漸也就斷了。三十中午,村頭響起了歡快的鑼鼓聲,懷著好奇心帶著孩子前去觀看,原來是長者們在號召耍舞弄槍的村民們,漸漸的人越來越多,盡管沒有小時候那種陣仗,但是也為新的一年增添不少年味。
還有很多形式的活動慶祝新年,在小時候,在農(nóng)村里電視稀缺,網(wǎng)絡(luò)手機更是天方夜譚的東西,家人們圍坐在一起,感慨著,說笑著一年來的酸甜苦辣;村大隊放著老式的膠帶電影,玩著采蓮船等,用最古老的方式慶祝大年。這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笑語喧嘩,便是兒時記憶中最深的年味了,慢慢的兒時的年味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