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漢中市東南部一個小縣城——鎮(zhèn)巴,素有陜西“南大門”之稱。那里山溝縱列、山勢陡峭、溪谷密布,那里有生我養(yǎng)我的人,那里有我成長的印記。
我喜歡那里,春天,綠油油的小草、漫山遍野的野花把山打扮的花枝招展,山里空氣新鮮、四季分明;夏天中午天氣微熱、早晚涼爽,枝頭的知了唱著歡快的歌兒,催促著莊稼瘋狂的成長;秋天,滿山樹上碩果累累、田間地頭豐收的喜悅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白雪皚皚、寒風凜冽是冬的主權(quán),孩子們精神抖擻地在門前堆起雪人、聚在一起打雪仗。
山里的人們都比較簡樸,一年四季都不用花錢買菜。春天漫山遍野的扳荃菜、厥苔,秋、冬季節(jié)從山上砍些竹筍,涼拌著、和肉炒著、燉湯都是一道美味大餐。節(jié)兒根、香椿、空地上的泡兒、山上的彌猴桃……待到野果子成熟時節(jié),我們又三五成群跑進山里大飽口福。無論何時進山,跑累了可以就地坐下休息,渴了就捧些清澈的山泉水喝。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山里人種莊稼全憑肩挑背扛,也正因如此,山里的孩子大多比較早熟懂事,他們自小跟隨父母一起料理家務,下地干活,小小的肩膀能扛起50斤的背簍,就算背簍將肩膀勒出深深的痕跡,鋤頭將手打起水泡又磨成老繭,他們也從不喊苦叫累。當吃著香噴噴的罐兒鍋巴飯,喝上一碗漿粑,山里的孩子便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山里人勤勞、樸實,不斤斤計較。平日里大家忙著自家農(nóng)活,農(nóng)忙時大家就互幫互助。熱情好客的山里人,當家里有客時,他們的餐桌雖然沒有過多豐盛的菜,但會用心地準備自家腌制很久的臘肉,再燉上干竹筍,再炒幾個時令蔬菜、賣幾斤包谷酒,不信你看,家里只要有客人,餐桌上都會有臘肉燉干竹筍。他們簡單、熱情。
前幾年,山里的年輕人為了謀生,大部分人都去了外地打工,家里留下的僅有老人和孩子,山里會落寞許多。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建筑業(yè)的發(fā)展,政府大力支持鄉(xiāng)村振興,山里的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多了起來,大面積的茶園成了景區(qū),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來采茶,山里又熱鬧了起來,村民日子也紅火了。
可能是從小生活在山里的緣故,現(xiàn)在每逢節(jié)假日,我都會坐著班車往山里跑。母親嫌我折騰,老問道:“你不閑坐車累呀,怎么總是往回跑。”我總是笑笑給母親解釋:“我不累,回來在山里轉(zhuǎn)轉(zhuǎn),我心里踏實。”(燒結(jié)廠 李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