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春節(jié),大家會想到什么?是大街小巷懸掛的霓虹燈籠,還是親戚鄰里置辦的年貨?又或是王安石的那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提起新年,我最先想到的,便是與春節(jié)有關(guān)的傳統(tǒng)習俗。
你,剪過窗花嗎?自古以來,窗花被看作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品之一。以前,人們?yōu)榱擞有履,給新年增添一些趣味,便喜歡拿出一把剪刀,一沓紅紙,用手剪出各種各樣的精巧圖案,有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鴛鴦戲水、犀牛望月……每一種樣式都蘊含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待,每一張窗花都傳遞著人們最真摯的情感。窗花一貼,紅紅火火;鞭炮一響,喜氣洋洋。過年貼上自己親手剪的窗花,更有年味了。
你,親手貼過對聯(lián)嗎?對聯(lián)無論是紅底黑字還是紅底金字,貼上后都能給春節(jié)增添不少的喜氣氛圍。追本溯源,古代人們貼春聯(lián)主要是為了驅(qū)鬼辟邪,春聯(lián)的前身則是桃符,當時人們尋兩塊精致的桃木板,在上面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然后掛在大門上,祈求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誠如《典術(shù)》中提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后來隨著科技的發(fā)達,造紙術(shù)取得了新的突破,紙張得到了普遍使用,自然而然的,人們也把桃木換成了紅紙,桃符也就演變成了春聯(lián)。
前幾年,我還與父母一起寫過春聯(lián)。我父親的毛筆在親戚朋友眼中還是比較出名的,他的字剛勁有力,氣勢雄強。而母親的字體呢,則超塵脫俗,娟秀工整。我在一旁欣賞他們寫的春聯(lián),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的,既是他們在書法方面的深厚造詣,也是他們在用墨香傳遞中國春節(jié)傳統(tǒng)文化。雖然我未曾接受過專業(yè)的毛筆字訓練,也從沒有拿出大量時間練習,但嗅著空氣中彌漫的油墨香味,望著父母神采奕奕的模樣,我心中也萌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乎,我自告奮勇,提起毛筆,蘸著墨水,以文字為載體,撰下了自己對春節(jié)的期盼,對家人的深情祝福……
你,守過歲嗎?“親知邀酌團年酒,兒女同爭壓歲錢。爆竹千家聲未息,天衢車馬鬧如煙。”除夕當晚,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守歲”。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品嘗著各色佳肴,吃完晚飯,大家都圍坐在熱乎的炕頭打麻將、聊家常……對于年長者來說,守歲是在提醒自己珍惜時光,于年輕人而言,守歲則讓他們生出了一種茁壯成長之感。待墻上的鐘表走過零點時刻,實在扛不住的家人就會鉆進熱乎的被窩睡覺了。
有人說,這幾年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過年好像也沒小時候那么有趣了。其實,濃淡總相宜,新年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永遠不會改變,年味永遠不會打烊。(燒結(jié)廠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