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婆家住過好幾年后,我才發(fā)現(xiàn)她有一個極其熱衷的愛好。每年農(nóng)歷十月中下旬,婆婆便開始忙碌,齊腰高的一口缸,算得上是家中的“涼拌美味神器”。婆婆先是燒好一大壺開水,把缸從里到外洗刷干凈,再把白酒倒進缸里,用干凈布反復擦洗。
大白菜,在婆婆眼中是最具顏值的食材。這個季節(jié)的氣溫、光照比較適合,大白菜成熟期悄然而至且大量上市。婆婆把挑選好的大白菜放在室外晾曬兩三天,讓菜中的部分水分自然蒸發(fā),然后用干凈的菜刀,將白菜從中間一分為二切成兩瓣,細心地去掉老幫子和不好的葉子。往缸里放菜的過程,最能彰顯婆婆嫻熟的手法。白菜粗細挨緊、長短照應,擺上滿滿一層后,婆婆用手指捏著鹽,轉圈均勻地撒在白菜上,一圈轉完一小撮鹽也撒光,恰到好處。
一層一層的大白菜,被碼得滿滿登登一大缸,最上面用掰下來的老菜幫小心翼翼地覆蓋住,這很重要,婆婆說這能防止發(fā)酵過程中表層腐爛而傷害到好菜。缸的上面用一塊沖洗干凈的大青石壓住,石頭壓住了清新與翠嫩,同時也壓住了歲月的味道。過三兩天加上清澈甘醇的水,用塑料布苫好,一缸酸菜便宣告積制完成。婆婆臉上的微笑表明,雖不算十分辛勞,但收獲的將是踏實和滿足。
等待的日子讓我覺得很漫長,雖然只需一個月酸菜便能發(fā)酵成熟、可以食用,但我總忍不住往酸菜上張望,時不時上前聞聞,總想提前嗅覺到那獨特的味道。婆婆最能理解我的心思,說酸菜積制時間短了,里面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對于身體不好,好東西得慢慢等。我點點頭,從婆婆的話中體會出了一個道理,生活也像這一缸酸菜,有憂愁、有歡笑,層層疊疊、慢慢沉淀,經(jīng)過發(fā)酵,我們才能體會到歲月的美好。
開缸的時刻到了,酸菜當之無愧成為餐桌上的主菜,平日吃酸菜炒粉條、酸菜燉五花肉、酸菜燉凍豆腐,偶爾也有酸菜燉大骨頭,最難忘還是酸菜油滋啦、就是油梭子餃子。淡黃色的酸菜清脆飄香,滿足了全家人的味蕾,讓人咂舌難忘。
分送酸菜是婆婆在家中唯一享有的“特權”。酸菜積制好后透亮,有種琥珀般的顏色,一股誘人的味道直入鼻孔,婆婆總想把這種美味分享給左鄰右舍。只要一開缸,婆婆便挽起袖子用手撈出一大盆酸菜,慢慢坐下來,左手提起一塊菜葉的上部分,右手用剪刀剪掉菜幫的很大部分,“啪噠”一聲,狀似金字塔形的菜幫掉了下來。我疑惑婆婆為何如此處理酸菜,她解釋說:“菜葉、菜幫營養(yǎng)價值差不多,但是菜葉口感更好,就送給鄰居們。菜幫留著自己吃吧。”我心頭為之一振,婆婆心地如此友善。給鄰居送菜的食品袋遞到我手上,同時傳遞過來的還有讓人暖心的叮囑。我一句句銘記,像是在銘記持家的秘笈。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家家風就藏在這一缸酸菜中,時常能溫暖自己,更能慰藉旁人。(動力能源中心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