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垠的碧綠麥田,平鋪著數(shù)條蜿蜒小路,一位肩寬微胖的佝僂老人邁著堅定的步履,陽光下移動的背影略顯孤獨。”第一眼看到小說的封面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使我不由得對《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書中所述的故事冗長而緩慢,有讀不下去的感覺,很慶幸堅持一口氣讀完,它不是一本雞湯小說,但卻帶給我很多關(guān)于人生的思考和啟發(fā)。
主人公哈羅德·弗萊,一位六十五歲的釀酒廠退休工人,87天627英里的徒步之旅,只源于一封患癌老友奎妮的信。從英國的西南部走到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他堅信只要走在路上,老朋友就會等他。一個缺乏愛卻不吝惜愛的徒步者,一個害怕陌生卻愿意與人真誠溝通的旅行者,一個料想結(jié)果可能不理想?yún)s奮力前行的信仰者。哈羅德選擇走這條路,主要還是想挽救朋友的同時自我救贖。
因為他有很多怨,母親拋棄自己和父親的怨恨;對父親極端墮落的不屑;與兒子沒有好好交流過的遺憾;與妻子莫琳因為失去兒子產(chǎn)生的芥蒂……哈羅德從始至終都在背著沉重的包袱,因此他認(rèn)為,走在路上,也許可以找尋那個最初的自己。
一路上他向很多陌生人講述自己的“瘋狂”計劃,有人嘲笑他、有人懷疑他、也有人鼓勵他。加油站小姑娘的一句“只要有信念就一定可以完成目標(biāo)。”使哈羅德堅定信念。書中這種淡淡的、悠悠的氣氛始終帶動著我,讓我想陪著哈羅德一路向北,看他一路的成長與蛻變,想走進(jìn)他的內(nèi)心,理解他的“偏執(zhí)”。在路的終點,時光的盡頭,到處充盈著豐富的新生命,到處都是充滿愛的人。當(dāng)他成功走到目的地時,老友奎妮臥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此時已經(jīng)不需要言語來表達(dá)了。這一場修行,對哈羅德來說是圓滿的,也改變了妻子莫琳對他的態(tài)度,從而扭轉(zhuǎn)了他的家庭。
“走到最后,你終于成為了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這便是對哈羅德追求自由、自我解放的最好詮釋了。哈羅德不僅僅是他本身,也是千千萬萬個你、我的寫照,既然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可以改變心境。如果在成長的路上,遇到值得你奮不顧身去經(jīng)歷磨難前程朝圣的人或事,那么像哈羅德一樣不妨奮力前行。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漫漫人生旅途中,讓我們一起拾起初心、努力讓自己滿懷希望,去相信、去期待,去執(zhí)拗地探索希望之花。(設(shè)備管理中心 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