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高大威猛、現(xiàn)代化的機械出現(xiàn)在金燦燦的麥田里,它們盡情地發(fā)揮著人類的智慧,把長滿芒刺的麥穗吞進碩大的“口”中,然后吐出沉甸甸的麥子,在這個時代,農(nóng)人仿佛“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一地金黃收獲。但是在過去,沒有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收割只能依靠人力,那是辛苦的,也是讓人永遠難忘的。
“麥熟一晌,蠶老一時。”麥子成熟的速度很快,不夸張的說,早上還青中泛著黃的麥子,可能到了晚上,甚至不到晚上就已經(jīng)變成金燦燦的一片,所以麥收時,需要爭分奪秒,分毫不能浪費。麥收是農(nóng)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農(nóng)事之一,在以前,這一趟麥收往往是一家人大半年的口糧。八九十年代,收麥子都是靠人力,比較富裕一點的人家可以花錢雇傭“麥客”來收麥。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每到麥收時節(jié),就會有一些外地人到我們鄉(xiāng)鎮(zhèn)里來,我們那里種田大戶比較多,憑借一家人的力量,無法收完麥子,只能雇傭“麥客”來收。這些“麥客”走南闖北,久經(jīng)歷練,工作效率要比一般人多得多,同時他們的閱歷也豐富的多。我們鄰居是種田大戶,每年都會請“麥客”來收割麥子,晌午休息時,他們就在地頭的大樹下吃飯,然后給我們講外邊的故事。
雇不起“麥客”的人家,往往是一家老小齊出動,大人割麥子,小孩子撿拾落在地里的麥穗,再大點的孩子負責把麥子扛到拉麥子的板車上。麥收時,天麻麻亮一家老小就要出動了。大人推著板車,板車上放著蛇皮口袋、磨得鋒利的鐮刀、一大壺水和干糧,小孩子坐在板車頭邊,火急火燎地往地里趕。金黃的麥浪,一眼望不到頭。微熱的夏風吹過,麥浪涌動如潮,凹下去的地方好似海浪的波谷,凸起來的地方則仿若海浪的浪峰。麥穗一株挨著一株,密密麻麻,令人不勝歡喜。
來到麥地后,人們就迅速投入到戰(zhàn)斗了。割麥子的人雙腿岔開,左手先攬住一束麥子,右手再順著麥稈猛勁斜拉,順勢揮舞起鋒利的鐮刀從外側(cè)斜往下一割,膝蓋往前一抵,割下的麥子不偏不倚就正好倒在兩腿之間鋪好的草繩上,接著繼續(xù)往前,讓身后人捆扎。“嚯嚯”“嚓嚓”,一刀割下一片,不一會兒,密不透風的麥浪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豁口,再過一會兒,麥地里就出現(xiàn)了一攏、兩攏的空擋。勤勞的人們?nèi)缧Q一般,“吞食”著麥子,在浩浩蕩蕩的麥地里“割”出了一片天。
現(xiàn)在,雖然麥收可以全權(quán)交付給機械了,但冷血的機械設備再也帶不來以往麥收時那種熱火朝天的感覺了。機械化解放了農(nóng)民的雙手,卻總讓人覺得惆悵。多么想再拿起鐮刀,從日出忙到日落,在金色的麥浪中揮灑汗水,只是時代在變,麥收留給我們的終究只剩一些美好的記憶了。(計量檢驗中心 李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