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數(shù)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個走過兩千多年浩瀚歷史的傳統(tǒng)民族佳節(jié),一個珍藏著我美好記憶的日子,這就是傳承著愛國詩章和歌唱民族文脈的端午佳節(jié)。如今“又到粽葉飄香”時,掛艾草、吃粽子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歷歷在目,包裹著喜悅和思念的滋味開始在心中肆意蔓延。
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清寒的歲月會因為端午節(jié)的到來顯得格外熱鬧和幸福,畢竟美味可口的粽子并不是經(jīng)常都可以吃到的。
端午節(jié)前夕,母親就會帶著我一起去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割艾草,郁郁蔥蔥的艾草香味悠長,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帶著艾草回到家,我自告奮勇,要負責(zé)插艾草的工作。取出艾草,我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插在家里的每一個門楣上。母親說艾草能抗菌驅(qū)邪,會給人們帶來好運。我就把家里豬圈、雞圈上都插上了艾草,希望它可以保佑家里牲畜興旺,興致勃勃地享受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母親會買來粽葉、糯米和紅棗,在母親的指導(dǎo)下,我把一張張細長的粽葉洗干凈,然后擦干放在框子里備用,母親則會把糯米和紅棗認真淘洗干凈。然后用她那雙巧奪天工似的雙手將粽葉折起來,包起了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和紅棗,不一會的功夫母親就捆綁好了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像是一個胖娃娃,非?蓯。一個、兩個、三個……母親包好了一大鍋的粽子。粽子包好之后,母親會把它們放在鍋里用涼水泡上一夜,她說這樣可以讓粽葉的香味更好地浸入到糯米中,讓粽子更好吃。一想到第二天就可以吃到粽子,別提多開心了,當(dāng)天晚上,我做夢都是在流口水吃粽子。
第二天,也就是端午節(jié)當(dāng)天的早晨,母親早早的就起床開始煮粽子了,而我也會在粽子的香味中醒來。簡單洗漱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吃粽子,母親總會在我身后說:“別著急,小心燙。”而我就像是沒有聽到母親說話一樣,不顧一切地剪開粗線,剝開粽葉,此時的粽子不僅有糯米紅棗的味道,還夾雜著粽葉淡淡的清香,吃到嘴里,香甜可口、軟糯順滑,讓人回味無窮。于是,小時候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就成為了我的一種渴望,一種等待,如今卻成了一種難忘的記憶。
如今我們的生活慢慢好了起來,超市里有琳瑯滿目、口味繁多的粽子,并不像小時候的粽子只有糯米紅棗餡。我記得當(dāng)時我問母親,為什么粽子都是糯米紅棗餡?母親嚴(yán)肅的對我說:“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屈原的,雪白的糯米就像是屈原的品質(zhì):出淤泥不染,那顆紅棗象征著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子之心。”
的確,童年的端午節(jié)留給我的是幸福快樂的記憶!那時,我不知道未來這一切卻會成為無法重現(xiàn)的往事。如今又到粽葉飄香的時節(jié),端午將至,我懷念回不去的童年時光和童年的端午味道。(煉鋼廠 唐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