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喻老》中有扁鵲見蔡桓公一節(jié),對我們理解防微杜漸的深刻含義很有啟示。扁鵲初見蔡桓公就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可桓公自我感覺良好,堅持說:“寡人無疾”,拒不治療。在扁鵲出門后,還譏諷地說道:“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后來病灶逐漸發(fā)展至肌肉里、腸胃內(nèi),扁鵲屢次提醒早治,桓公不僅不聽,還很不高興。直至病入骨髓,疼痛難忍才派人尋找扁鵲醫(yī)治,但這位名醫(yī)已逃至秦國。不久,桓侯病死。為此,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列傳》中感慨道:“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一切疾病在剛開始時都微不足道,任何事物總是由小到大,由微而著,突變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漸變中發(fā)生的,今天看似小事、小節(jié),稍不注意,明天或許會發(fā)展?jié)u變成大事、大節(jié),最終“反水不收,后悔不及”。因此,我們要時刻銘記冰心說過的一句話:“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阻止我們前進步伐的往往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恰恰是我們鞋里的一粒沙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狄更斯在其《雙城記》中的這句名言怕是最合適不過了。在這個時代,我們一些黨員領(lǐng)導干部不能從微小細節(jié)做起,不拘小節(jié),從酒色開始,從斂小財入手,從占小便宜起步,最終量變引發(fā)質(zhì)變,跌入腐敗犯罪的深淵。足見不慎甚微,貽害無窮。作為黨員領(lǐng)導干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公仆,更要慎微,時時處處對照合格黨員標準,以“三嚴三實”要求自己,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培養(yǎng)健康、高尚、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錘煉過硬的作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強化責任擔當,明辨是非,克己慎行,進一步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和堅定的思想信念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敬畏權(quán)力,嚴以用權(quán),始終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真真正正為人民掌好權(quán)、用好權(quán)。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才能在歷史長河中永立不敗之地,我們的事業(yè)才會基業(yè)長青,我們才會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人才有底氣,干事才有銳氣,為官才有正氣。(燒結(jié)廠 王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