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既解凍,散而為春雨。正月十五過后,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雨水”便翩躚而至。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指出,“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由此可見,雨水后即是草木萌發(fā),春最好的所在。
雨水后,下雨的日子就多了起來。雨水之于春天,就如韻腳之于詩歌,沒有雨水的春天便沒有那草木勃發(fā),欣欣向榮。春雨貴如油,一場春雨帶來的不僅是時節(jié)的更迭,更是生命的詩意。春雨往往是細軟如絲,滿含情義的,它不似夏雨的熱烈,也沒有秋雨的清愁,亦沒有冬雨的冷冽,春雨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輕輕地落,慢慢地滲入泥土,滲入生命,給蟄伏在土壤中的種子以信號,給灰色的樹枝以呼喚,給緊閉的花朵以艷麗。在淅淅瀝瀝的春雨的撫弄下,沉睡了一個冬天的種子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準備破土而出,給世界一個精彩的亮相。
在春雨的呼喚下,最先蘇醒的是小草的種子。幾場春雨后,被雨水浸潤的發(fā)漲的草種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鉆出地表,露出淺淺的一層毛絨絨的小腦袋來。許是怕那料峭的春寒,最先在春天生長的草兒們還不肯猛長,只匍匐在地面,近看若有似無,遠觀才有蒙蒙的一點綠意。但是小草發(fā)芽了,溫暖的日子還會遠嗎?小草爭先恐后地冒出來了,河水“嘩嘩”地解凍了,其他的植物與生物也紛紛蘇醒,給這早春一個熱烈的擁抱。
繼小草之后,被春雨喚醒的當屬大雁了。雨水節(jié)氣的第二候是鴻雁來,大約是雨水的第五天,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這時當我們仰望藍天,就能看到成群的大雁掠過寂寥已久的天空,留下一聲聲雁鳴,而再過五天,更多的草木便會隨地中陽氣蠢蠢欲動。而后隨著大地的蘇醒,展現(xiàn)出一份別樣的景致,詮釋生命的頑強與不易。毫無疑問,春是一首年年更新的詩歌,雨水是其中的點睛,缺少了雨水的春是不完美的,不夠滋潤且缺乏樂趣。
雨水是一個個音符,為春天譜寫生命的樂章。古詩云,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雨水賦予了春生命,同時融入了一份意境,每一滴雨水都是一束希望之光。雨水無私,把自己奉獻給大地,當它滲入土壤,便再不見蹤影,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的雨滴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一整個春天的蓬勃。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雨水帶來了春天,雨水帶來了熱鬧,雨水帶來了詩意,雨水帶來了希望。一場春雨,散落無形,卻把綠意鋪展在了廣袤的大地,如今雨水又至,讓我們迎著“雨水”,向春天出發(fā),側耳聆聽雨水滴答。(計量檢驗中心 屈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