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約瑟夫·布羅茨基說:“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可見,讀書是多么的重要。
讀書從小處講可讓人修心養(yǎng)性、遠離勾心斗角、戒驕戒躁;從大處講可讓國家富強、民主、文明。我每讀完一本好書,總覺得里面的文字與墨香賽過美味佳肴,讓人久久回味。更覺得沒有書的人生如同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
讀書記憶最深的是路遙寫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里面描寫了那個時代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物,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沖突紛繁交織,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的艱辛歷程。斯人已去近30年,但他卻獲得了億萬普通人的崇敬。改革開放40余年,中國社會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最美奮斗者”路遙的精神卻像黑夜里的燈塔一樣永放光芒,激勵著一代代有志青年奮發(fā)圖強。折射出“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的真理。
我喜歡讀書源于孩童時代。那時,每當(dāng)父親發(fā)了工資總會領(lǐng)我去逛書店,讓我買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籍。從書中,我領(lǐng)略了嬴政的雄才大略、高俅的陰險狡詐、安徒生的純粹心靈、牛頓的聰慧、何敬平的浩然正氣、特蕾莎修女的善良、毛澤東的偉大……讀書伴我度過幸福而又快樂的童年,讓我明白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知曉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如今,讀書已成為我生活與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dāng)臨睡前我總要翻翻書,有時讀到動情處,未語淚先流,深深被書中的人或事跡所感染,更為作家的大手筆嘆服叫絕。嗅著書香,方可安眠。
高希均說:“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者苦思的剎那;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讀書讓你與智者對話,與圣賢深交,增長才智,陶冶靈魂與情操。讀《上下五千年》,讓你與歷史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讀屈原,讓你知曉《離騷》的唯美和屈原堅持“美政”的理想、不附和邪惡勢力的自愛精神及對自己國家至死不渝的忠誠;讀司馬遷,讓你看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曠世巨著《史記》;讀莊子,讓你的心境如澄碧秋水;讀李清照,讓你感覺到的是“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悲壯;讀李白,你讀到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的欣喜;讀張義生,讓你知道了周文雍與陳鐵軍為革命事業(yè)在刑場上發(fā)出的“讓反動派的槍炮作為我們婚禮的禮炮”的視死如歸壯舉……夜深人靜,獨坐書房,斜躺藤椅,手捧香茶,孤燈相伴,任思緒飛翔,何嘗不是一種高雅的快樂?
“長追墨趣氣脫俗,細品書香人自明”。讀書讓我充滿了人文情懷,擁有了一份儒雅。在孜孜不倦的閱讀中,書香如陳年佳釀般愈發(fā)濃郁綿長,讓我深深感受到先賢們的睿智和理性之光,享受那份屬于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精神食糧。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裊裊書香似乎愈行愈遠。你瞧公交車上、地鐵里……多少人在用智能手機看電影、玩游戲、聊天、購物?多少人在廣場打陀螺、甩響鞭、翩翩起舞?多少人不知道“世界讀書日”為何月何日?大街小巷,歌廳、洗腳房呈集群化發(fā)展,唯有圖書館少的可憐。中國,一個最早發(fā)明文字、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擁有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度,喜好讀書的人能占到幾成?有關(guān)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韓國7本、日本40本、俄羅斯55本、以色列64本。匈牙利,一個面積及人口不足中國1%的小國,卻擁有近兩萬座圖書館,平均500人就有一座,而中國平均45.9萬人僅擁有一座。以色列,一個僅813萬人的小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達8人,讀書已使得這個沙漠化的國家變成了綠洲,而且科技、軍工、農(nóng)業(yè)等都非常發(fā)達。匈牙利,一個1000萬人口的小國,諾貝爾獎得主竟達到14人,若按國家人口算,稱得上“諾獎大國”,這都得益于讀書。
“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聽,那朗朗的讀書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讓讀書成為一種習(xí)慣,豐富我們的生活,滋潤我們的心靈。(燒結(jié)廠 王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