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跑步和睡前的時間品讀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用看和聽的方式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似懂非懂,也品嘗到了書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抓住了了一些關(guān)鍵字眼和意境。
《文化苦旅》是一本由自序,三十七篇文章和后記組成的中國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的散文集,它可以讓人穿越千年,只赴一生之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們每個人都想在有生之年到處走走到處看看,遠(yuǎn)離城市的喧囂,拋開身邊的瑣碎,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循著歷史的故事和前人們的足跡,探尋一座座城市,一個個場景誰說不是一件樂事?然而旅行之后,我們終要回歸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的現(xiàn)實世界。那么旅行的意義何在?答案在書中。
“苦是一種滋味,只能通過品味而悟得;苦是一種感受,只能通過經(jīng)歷而訴述。”從漫漫的黃沙到二千年前李冰的都江堰;從清新宛約的江南小鎮(zhèn)到傷痕累累的廢墟、從廣茂無垠的荒漠到濤濤不絕的黃河……這一處處,一件件無不透露出歷史的深邃,蒼桑和荒涼。借一個個古老的物像,借大漠的荒蕪、借黃河的文明、借小橋流水人家、借歷史的深邃蒼涼,呼喚出“作不成現(xiàn)代人,是悲哀;斬斷了自己生命根源的現(xiàn)代人,就更悲哀了”。一個有責(zé)任感的中國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正苦苦執(zhí)著地尋找現(xiàn)代文化的出路,尋找民族精神文明的出路。他不斷反思文化,用獨(dú)特的視角,把理性滲透在景觀中,又把靈魂滲透到歷史中。他的文字不僅僅是關(guān)乎了民族,關(guān)乎了個人,甚至關(guān)乎了有生命的一切。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向前探尋的過程,一個民族不也正是如此嗎?思使人睿智、深刻;思使心靈開闊,使靈感汩汩噴發(fā),使藝術(shù)的想象奔突傾涌,而真正的思者又必有一顆情感豐潤的高尚的心靈。余秋雨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文化思者。
《文化苦旅》與其說是旅行,更像是一場修行。一次次的旅行,沒有鶯歌燕舞,沒有歡聲笑語,它是苦澀的,沉重的,令人深思的,有價值而又回味無窮的。從風(fēng)塵漫漫的沙漠汩汩清流的隱泉到廣西柳州的柳侯祠,從戰(zhàn)國時期李冰的都江堰到被載入《水經(jīng)注》中的三峽,從煙波浩渺氣蒸澤流的洞庭湖到鴻儒云集智能飽和的圣地廬山。作者遍游天下暢覽古跡,穿透綿延的時光品咂滄桑的歷史,一個個有故事的人物魚貫而出,堅韌樂觀的柳宗元,豁達(dá)灑脫的蘇軾,瘋癲癡狂的唐伯虎,驚艷絕倫的妓女蘇小小,愚蠢丑陋的王道士,虔誠執(zhí)著的范欽……或可歌可泣,或恨之入骨,或可悲可嘆。
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fā),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jìn)化的長鏈。每一個古跡都有相當(dāng)?shù)臍v史文化價值,它牽引出的一個個歷史人物在我們心中以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衡量和評價。有些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遺存也給后代留下了很多思考的意義。跟隨著作者的足跡,瀏覽名山大川,賞閱小橋流水,隨著作者的沉思而陷入深思。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fā)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
只要?dú)v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shù)亟唤o世界一副慈祥美。在山水間長途跋涉的足跡,是一段旅程,也是一段歷史的回味,是一程尋根之旅,找尋文化之源、文化之魂,對我們來說,余秋雨的一段歷程,是一種精神的洗禮以及對文化的審視和反思。踏足旅行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文化的挖掘、晾曬和品咂。其味苦澀,亦不乏甘醇。
最后,我想說:人生,其實也是一種苦難旅行。那么度過漫長人生后,我們又將留下什么呢?
(企業(yè)管理部 辛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