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呀!今年咱家地里的花椒比往年更加紅圓飽滿,樹枝個頭比你還高......”父親在視頻那頭咧嘴樂呵笑著說。我目不轉睛盯著視頻里的畫面,一棵棵花椒樹直搶眼球,看那肉厚皮皺,光潤亮澤,形如瑪瑙,色如丹霞,在綠色的枝椏襯托下更加光彩奪目。母親嫻熟的采摘在鏡頭一閃而過,隱約中聽到母親的叮嚀,朦朧中感到父親的關懷,一群小孩在樹間竄來竄去,鄰居露出笑臉吆喝:“回家幫忙摘花椒啦。”
不知從幾何起,花椒竟成了家鄉(xiāng)的“代言詞”,提及韓城大紅袍便就是家鄉(xiāng),讓我這個背井離鄉(xiāng)在外的游子越發(fā)想念,不經(jīng)意又喚起了我久違的花椒記憶。
多年前,家里主要以種植農(nóng)作物、果樹為主,收入基本能維持家用。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席地而在院中乘涼,門外鄰居七嘴八舌談論“花椒”一詞,父親順著談論聲而去,得知有人種植花椒樹后,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蓋了新房子。父親湊近人堆詳細了解花椒樹生長氣候及條件、生長周期、樹苗價格后,決定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先將不好打理的果樹砍伐全部改種花椒樹,如果收益真如鄰居所說,就繼續(xù)大面積種植。
萬事開頭難,由于種植技巧與經(jīng)驗不足,對施肥,澆水和修剪過程把握不準,導致苗子成活率較低。父親在不斷向種植戶請教的同時,也拿自家地理長勢較好的花椒樹作為種植標準,充分了解、記錄每個季節(jié)的生長習性,那些花椒樹在干旱的生長條件下,根系發(fā)達且固土力較強,較為容易打理,母親曾說:“照料花椒如同照料孩子,不能偷懶,更不能心急”。2-3年后,不同程度的花椒樹開始開花結果,每到7月中到8月初,到處都是一片片花椒樹,漫山遍野的綠色中露出一點紅,高矮深淺,參差不齊,豐收的喜悅難以言表,收入也相對可觀,村里人都想抱著這個“金娃娃”,每家每戶都開始大面積種植,由于這片地帶適合花椒生長,產(chǎn)出的花椒更是麻味厚重,馨香濃長,故而“大紅袍”在這里紅火起來,成為了韓城特產(chǎn)的其中之一。
還未參加工作前,我常常同父母一道摘花椒,在地里時而聊家常解悶,時而搶著干活,一家人其樂融融;ń凡煌诠麡,渾身布滿了尖刺,采摘更是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與其碰撞,刺痛感帶著一股椒香進入血液,摘的頻次越多,也就練就了眼疾手快的功夫。采摘花椒季節(jié)就是農(nóng)忙時節(jié),也是村里人流量較大的時間段,一幫外村人或遠道而來的椒農(nóng)會在需要缺人手摘花椒的農(nóng)戶家里聚集,一待便是1-2個月,每天按照采摘重量給予報酬,他們席地而睡,天明即起,用自己辛勤勞動扛起生活的大梁。
時至今日,種植花椒樹仍然是一條致富的道路,它讓更多人摘下了脫貧的帽子,擁有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不管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或是水果市場前景更好,亦或是養(yǎng)殖業(yè)更賺錢,甚至是科技再進步發(fā)展,人們對花椒寄托的情思永遠不會變。距離家鄉(xiāng)500公里,每當唇齒間吃到花椒粒那股扣人心弦的滋味,那便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旅游后勤部 喬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