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之后,仲夏時節(jié)。暖風拂面,萬木爭榮。五月的心思,在六月成熟。古詩上說“農(nóng)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這里的五月是農(nóng)歷,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六月,意味著一些繁忙拉開了帷幕。
芒種之后,收麥和插秧的農(nóng)活就要輪番干起來了,這個時候農(nóng)人的時間都是用分秒來計算的,懶不得,更慢不得。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什么時節(jié)做什么事兒,農(nóng)人早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規(guī)律。所以麥子黃透時,他們就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整齊劃一地走進金黃的麥地,收割大半年的辛苦,而當忙完了地里的活兒,他們又開始忙活插秧或是耕地,準備新一輪的播種,所以入了六月,人們是在“收”與“種”之間快節(jié)奏地轉換。
現(xiàn)在的農(nóng)人或許不那么辛苦了,因為機械化水平高了,很多農(nóng)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都能夠依靠機器完成,人們只要在邊上看著就行。每年麥收和插秧的時候,都能看到一輛輛插秧機和收割機從別的地方開來,麥收就是他們的集結號,也不用別人喊,到了這個季節(jié)他們自然會出現(xiàn),而在以前,收割麥子和插秧都是實打實需要人工來完成,那時候的豐收是沉甸甸的汗水換來的。
我們家至今還有幾塊地,以前也有那么多地,全是父母在打理,他們忙碌了一輩子都在經(jīng)營著這幾塊地,我們家沒有水田,只有麥地。水稻在以前家鄉(xiāng)人是很少種植的,一來水源少,二來水稻能做的食物的花樣很少,屬于比較“高級”的糧食,對于粗獷的農(nóng)人而言,還是麥子接地氣,所以人們更愿意種麥子。
每年麥收的時候,白天我們是見不到父母的,他們一整天都在田里勞動,從天不亮忙碌到天黑。大早上,伸手還不見五指的時候,他們就帶上水壺和幾個饃饃出發(fā)了,一天的口糧就是這些。餓了白開水就饃饃,累了就在田埂邊休息一會兒。我們則被留在家中,飯得自己做,還得完成他們留下的“作業(yè)”:洗衣服、喂牲口等。后來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也被帶著走進麥地收麥子,只是我們的工作相對簡單,就是把他們捆扎好的麥子放到小推車上,再由他們推到麥場上打麥粒,也由此體會到了收割的辛苦。
六月的天氣已經(jīng)很熱了,尤其是麥地里,小麥聚攏的熱氣像是蒸籠燒開時不斷冒出的熱氣,不停地朝你身上撲,沒過多會兒身上的衣服就濕透了,汗水一滴滴砸在地上,接連不斷,整個人就像被雨水淋了一樣,更為難受的就是被麥芒刺撓,尖尖的麥芒如鋒利的小刀,在臉、脖子和手臂上劃出一道道紅痕,紅痕流過汗水,又疼又癢撓著心,那種感覺要在麥收之后的許多天才能完全消失。自此要真正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所以從不浪費一粒糧食。
現(xiàn)在如果有時間也會回去幫助父母,雖然只需要我們站在地頭看著機器,回想割麥子的回憶,贊嘆現(xiàn)在技術的發(fā)達,但那溫馨的場面也足夠溫暖了。(計量檢驗中心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