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年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這一段文字來自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博士黃國平的畢業(yè)論文的致謝部分。當我清晨讀到這份致謝時,忍不住的熱淚盈眶。
從炬光鄉(xiāng)小學、大宴鎮(zhèn)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他一直渴望著走出大山,盡管家徒四壁,風雨泥濘,但是他的信念很簡單,只有一個“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現(xiàn)代的黃國平的經(jīng)歷與古時所寫的《送東陽馬生序》的人生經(jīng)歷又是何其的相似?面對苦難的人生,有的人選擇了自甘墮落,而有的人卻不屈服于這苦難的人生,正如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在人生漫長的求索路上,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機遇,黃國平的經(jīng)歷也許只是萬千農(nóng)村子弟的縮影,在那個貧窮落后的年代,很多人背井離鄉(xiāng),只為賺取微薄的收入以補貼家用,有的甚至未滿18歲,便已經(jīng)輟學在家耕種勞作。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了隔壁家哥哥的故事,中考的時候,由于身體感冒發(fā)燒,導致有一門課程沒有來得及考試,最后導致沒有考上本地的重點高中,但是家里面已經(jīng)沒有資金能夠支撐他繼續(xù)學習了,面對父母的不愿意繼續(xù)送他上學,他整日整夜的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直到父親到處借錢,才勉強供他上了普通高中,三年寒窗苦讀,他如愿考取了西南大學,大學四年,他就靠著穿親戚朋友的舊衣服以及勤工儉學來維持學業(yè)。哪怕時至今日,大家說起他的時候,都是說:“那是他父親靠著幫人砍樹、干農(nóng)活,肩膀上抗出來的大學。”
黃國平在致謝部分的結(jié)尾寫道:“世事難料,未來注定還會面對更為復雜的局面,但因為有了這些點點滴滴,我已經(jīng)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這一個個字猶如秤砣一樣重重的壓在我的心底,我的眼前又浮現(xiàn)了偏遠地區(qū)的孩童背著小書包,翻過大山去求學的場景,激動之處,淚水突然滑落。
人生就好像是一場跋山涉水的旅途,旅途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考驗。有的人戰(zhàn)勝了自己,跨了過去;有的人選擇了放棄,不管是哪一種選擇,都是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惟愿我們都能堅守住初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我始終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心無旁騖地去追逐太陽。(煉鋼廠 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