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年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吃”和“玩”。
“吃”絕對是過年的主題。進(jìn)入臘月后的鄉(xiāng)村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大伙們忙著殺豬、宰雞,煮米酒,磨豆腐,掃屋舍,置年貨,供灶神,祭先人,貼對聯(lián)等,忙的不亦樂乎。
過年,家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殺年豬了。主人家需要提前去聯(lián)系屠夫定好殺年豬的日子。日子定下來,需要提前在院子里盤上一口臨時大鍋用于燒開水。殺豬當(dāng)天早上要早早地把開水燒在鍋中,準(zhǔn)備好案板、木桶等。
等到屠夫到了,屠夫會先用一個鐵鉤掛到豬嘴上用力拉,其他人合力把豬按在案板上。隨著豬一聲聲慘叫,一股鮮紅的血流到盆中,不一會功夫豬便咽氣了。隨后大伙把豬抬到提前放滿開水的大木桶中,拉著死豬不斷地在桶中擺來擺去。擺上一會就開始刮掉了豬身上的豬毛,光亮白凈的豬肉便掛到架上了。屠夫按照主人家的要求把豬肉分成不同的份數(shù)。
殺完年豬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刨湯了,主人家用剛殺的新鮮肉就地取材,煮上一鍋肉來招待屠夫和前來幫忙的鄰居。大家圍到桌子上一邊吃肉一邊喝酒,聊聊今年的收成和來年的打算,好不熱鬧,滿屋子里到處飄著肉香和濃濃的年味。
對于孩子們來說,過年就是“玩”。過年的時候,可以不用寫作業(yè),看書了,還可以攢下自己的一筆壓歲錢。拿著壓歲錢買鞭炮是男孩子們的最愛。只有過年的時候可以做一回大人,幫家里買幾掛鞭炮。過年時,從年三十到正月初三每天早、晚都要放兩次放鞭炮。每次放過鞭炮之后,地上除了一堆炸開的鞭炮之外,總要有少量沒響的啞炮。于是每次放過鞭炮之后,孩子們都會趴在地上收集那些沒有炸響的啞炮,有時還能撿到一些帶藥捻的。對那些沒有藥捻兒的啞炮,兩手捏住兩端稍微用力一折,火藥就從中間露出來了,然后放在地上,拿著點(diǎn)燃的佛香引燃火藥,“嗤”的一聲輕響,隨后冒出一股青煙;或者用把沒響的鞭炮放在青石板上用鐵錘用力一敲,咚的一聲響,聲音震耳欲聾。
當(dāng)然放鞭炮操作不當(dāng),也會招來危險。記得一次和幾個同伴一起到村頭放鞭炮,把鞭炮裝到瓶子里面,用一根引線拴到藥捻上,隨后將瓶子塞到稻草垛上,點(diǎn)燃引線后,大伙捂著耳朵匆匆忙忙地跑了。等了好久,發(fā)現(xiàn)鞭炮沒響,稻草垛著火了。嚇的大家悄悄的跑回家了,并約定誰都沒干,也不知道。好在鄰家大爺發(fā)現(xiàn)后,組織人員用水及時潑滅大火,F(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后怕。
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過年時的“吃”和“玩”在平常的日子都能滿足。加至疫情的影響,年關(guān)將至,街頭不再是往年的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變得冷冷清清。過年這一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也在慢慢地淡化。歲月長河,卷走太多美好的回憶,但記憶中的味道,依舊在舌尖縈繞,是心間的最質(zhì)樸的年味。(旅游后勤部 王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