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更迭,時光如梭,轉眼就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月---臘月。一進入臘月,就仿佛進入了一個中國特有的月份,挨家挨戶都若有似無的飄著一股臘味兒來。那是中國人與時間一起密謀出來的美味。
一直聽老一輩的人說只要過了冬至就可以開始準備年貨了,提早準備起來的是那些需要時間來烹飪的美食。紅潤喜人的臘腸,色澤鮮亮的臘肉,金黃透亮的臘魚,成了寒冬時節(jié)最讓人踏實的美味。那種特有的,無需任何佐料去調和就足以溫暖每一個游子的味蕾。
臘味兒是煙火之味。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臘肉是帶著煙熏味兒的,直到現(xiàn)在四川的臘肉依然延續(xù)著這樣的味道。用松柏枝燒出濃煙,將臘肉懸于上方,臘肉在濃煙中被賦予了一種特有的味道。待到熏烤完成,把熏好的臘肉掛在屋檐下或者灶臺上方,一排排規(guī)格不等的方塊,一下就增添了過年的氣氛。記得小時候,奶奶家的廚房還是那種需要燒柴火的爐灶,每年一過冬至奶奶就會買回來新鮮的肉,腌制好了掛在灶臺上方,說這樣有煙火熏著的才好吃,慢慢的看著那些肉一點點的變化,直到變的鮮亮油潤。終于在大年三十這一天被端上了餐桌。那煙火之上的美味是團圓時最滿懷深意的味道。
臘味兒也是風之味。準備年貨的時候,最早出現(xiàn)在屋檐下的就是灌好的香腸。在凝結了風和陽光的味道后,讓香腸變的紅潤喜人,才是真正散發(fā)美味的時刻。一起被掛起來的還有腌制好的魚和雞鴨,經過了寒風的洗禮,在陽光下都變的金黃透亮。每年的冬天,母親就會去灌兩種口味的香腸,然后掛在陽臺上。母親所準備的年貨是有別于奶奶的,因為沒有太多空閑的時間,母親更加偏向于那些不怎么麻煩的東西,但最終所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讓人歡愉的美味。所以從小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吃到了臘肉和香腸才算是真正的過年了。
臘味兒亦是思念之味。每年的年夜飯桌上總會有幾盤用臘肉或是臘腸做成的菜,似乎已經成了區(qū)別于平時飯菜的一種象征。它并沒有像山珍海味那樣的鮮美,但就是會給人一種安穩(wěn)的踏實感,就像是回到家后的安心。在上大學之前,我都不是很喜歡臘肉臘腸之類的東西,記得小時候還問過奶奶為什么過年要吃這些硬邦邦的東西,不能吃月餅粽子這樣甜甜的東西,奶奶說這些東西才是年味兒啊。那時候理解不了,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了奶奶的話,有些食物就是在人們滿懷愛意和喜悅的時候烹飪而成,不見得有多稀罕,但那濃濃郁郁,散發(fā)著自然的味道就是愛的氣息。離家久了有時還會想念這樣的味道。
臘味兒就是這樣,在漫長的歲月里,經過了風吹日曬,沉淀下來人們對親人、故鄉(xiāng)、念舊等各種的情感,一口吃下去,已分不清哪一口是滋味,哪一塊是情懷。(計量檢驗中心 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