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日里,很多十字路口的轉(zhuǎn)角處,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位滿目慈祥的大叔,旁邊是一個烘爐,上面放著大小各異的紅薯。雖然他們沒有叫賣,但是那誘人的薯香,吸引著年青人的光顧?粗爐上的紅薯,我思緒萬千,不由得陷入了回憶當(dāng)中。
父親年輕的時候,家里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一個“吃”字,整日奔波著。那時除了伺候地里的莊稼、放牛,還要跑好幾里地去山上砍柴。每每到了紅薯收獲的季節(jié),撿拾主人家遺漏在山坡上的幾個紅薯,就成了他最大的快樂。急切地把泥土扒掉,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今天有東西吃了。”他這么想著,腳下的步子也輕快了許多。這時候紅薯很可能就是“救命糧”。后來父親給我講起當(dāng)年的情形,我才知道那時生活的艱難。
而我小時候家里的生活依然拮據(jù),紅薯的莖葉就是我們的主食,那會真的是“菜多飯少”,打眼一看,全是綠色植物,和著一些米,這樣的飯吃起來肯餓的快,一頓飯吃了沒多大功夫肚子又餓了。收獲的紅薯大都被儲存起來,平時還舍不得吃。記得有一次去大姑家做客,招待我的就是兩個紅薯,他家里還有五六個孩子,眼瞅著誘人的紅薯,那個眼神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最后每個人分了一點,大家都吃的有滋有味。
多年之后,父親對紅薯“深惡痛絕”。按照他的說法是早些年條件艱苦,紅薯把他吃傷了。無論你怎么變著花樣做,他都對紅薯提不起絲毫興趣。寧可餓上一頓,他也不吃紅薯了。反倒是我在外地工作的日子,經(jīng)常想起母親給我烤紅薯的情形。她的手藝不太好,每次都會把紅薯表皮烤得黑乎乎的,還騙我說“焦的才是最好的。”我傻乎乎地吃著這些紅薯,想起她當(dāng)時的樣子,溫暖瞬間傳遍全身。
轉(zhuǎn)眼間三十年過去了,紅薯和許多野菜一樣,都被貼上了“健康”的標簽,尤其受到女孩子的親睞。吃粗糧成了追求生活品質(zhì)的一種體現(xiàn),大家不愁吃穿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愛美怕變胖成了一種時尚的追求。偶爾我還會想這是不是又回到過去了,要不然人們的追求怎么又變回去了?難道這也和四季一樣,在輪回中不斷更迭嗎?雖然我知道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還是不由地感慨。
當(dāng)我剝開紅薯的時候,溫暖從手中升起,蕩漾在心間。這紅薯中蘊藏的苦和甜,只有經(jīng)歷了那個年代才能深切地體會到。它在兩代人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那一幕幕暖心的場景,至今時常被我憶起......(計量檢驗中心 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