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節(jié)約”一詞在人們心里日漸淡忘,“珍惜糧食”也被人們日漸忽視。
說起“珍惜糧食”我也羞愧難當。猶記得小時候的我,吃飯總會剩飯,有時候飯桌下還會漏掉不少,每次母親都會默默地將剩飯解決掉,將灑在地上的米一粒粒地撿起。母親常說,我漏的飯在她們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可以救活一條人命,語氣雖然很重,但依然未喚醒我節(jié)約糧食的意識。
到了農忙時刻,母親讓我隨她一起下田,我感覺很是新奇?粗父親貓著腰在插秧,他的背脊被烈日曬得黝黑發(fā)亮,兩只高高挽起的褲腿弄得滿是泥漿,可能是長時間彎腰的緣故,他的腿艱難地一步一步往后移動......目睹著父親插秧的情景,我心里說不出地滋味,但也想著幫父親分擔點,便嚷嚷著要下田和父親一起插秧,母親笑著摸著我的頭說:“插秧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樣簡單,可是個耐心活。”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拍著胸脯答到:“沒問題,我會干好的。”等我下到田里,才知道插秧真的不僅僅是我表面上看得那些艱辛,其中過程更是有各種“驚喜”等著你,冰冰涼涼的泥巴裹著你的雙腳,貓著腰的姿勢使你腰酸背疼,挪一小步都得使出全身力氣,田里小蟲、螞蚱亂竄,稍不留意狡猾的螞蟥就會鉆進入褲腿,等我發(fā)覺,一只螞蟥已經叮著我的腿上吸了好久,驚慌失措的我剛拍掉螞蟥,居然看見一條水蛇在隔壁秧田里游蕩,尖叫著扔掉手里的秧,飛快地跑上田埂,再也不敢下田。看到父母依然在田里淡定地插秧,烈日下汗津津、通紅、黝黑的臉,我天真的勸說著父母“插秧太辛苦了,咱家明年別種田了。”父親一臉嚴肅地說道:“都不種田了,拿什么解決溫飽?尤其是咱莊稼人,不種莊稼你每天吃什么喝什么?”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我恍然大悟。從那以后我的飯桌下再也沒有漏過一粒米、更別說剩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以及種糧人的辛苦,常以“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勉勵自己。為人母后,我也總會教導孩子領悟“一粒米、一滴汗”的真諦,告誡他:“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吃飯時不能剩飯、漏飯粒......”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讓我們從小孩抓起,弘揚中華美德,將“珍惜糧食、勤儉節(jié)約”之風代代相傳。(設備管理中心 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