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辣子”可以說是我祖母在世時最拿手的一道小吃,每逢家里蒸饃時,都會有香噴噴的一碗“面辣子”,吃到嘴里辣而柔軟,簡直爽歪歪。清明節(jié)回家時,母親做了一碗面辣子,讓我嘗嘗是否有奶奶做的好吃?許是好久沒吃過,頓時勾起了我對奶奶制作面辣子過程的滿滿回憶。
滿頭白發(fā)的奶奶,佝僂著身子用盆舀了不滿一盆的面,放入泡好的粉條、碾碎的辣椒、食鹽、花椒面后,倒入開水用筷子使勁攪拌著盆里面的面糊糊,我聽從奶奶的指揮奮力拉抽著風(fēng)箱,讓鍋里的水快點沸騰,好讓饃饃可以上鍋,順便帶上我愛吃的面辣子。等過了五十分鐘后,饃熟了、面辣子也熟了。我們姊妹六個,每人手上都拿著一個剛出鍋的熱饅頭,一排排有序站好,等待奶奶給我們盛面辣子,等端到熱騰騰的面辣子后,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把手里的饃饃掰成小塊放進(jìn)熱氣騰騰的面辣子里面,攪拌均勻后,蹲著小小的身子,靠著墻面,狼吞虎咽地吸溜到食道口,一碗面辣子進(jìn)肚之后,那就一個過癮。
據(jù)說面辣子以前是“窮人飯”,那些年月,物質(zhì)極度匱乏,人們的生活十分艱難,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當(dāng)有了一些殘羹剩飯的時候,絕對舍不得丟棄,于是就將這些今天看來不能再吃、必須倒掉的食物放進(jìn)一個粗瓷大碗里,加點水,撒點粗糧,多半是苞谷面粉,再撒點辣椒面,若是有條件,再加點粉條之類的食材,擱到蒸籠里一蒸,便成為一個湯湯水水,有點菜,有點糧,有點味的食物。如果再有一點苞谷饃或是粗糧饃,掰成小塊,泡了來吃。在那生活艱難的日子里,這樣的面辣子,也不失為一種說得過去、看得過眼、哄得了肚皮的吃食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逐步有了很大的改善,面辣子便逐漸退出我們關(guān)中人、渭北人的飯碗,銷聲匿跡了。
如今,面辣子重出江湖,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偉大祖國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人們的飲食觀念從吃飽轉(zhuǎn)至吃好直至要吃得健康、富于情趣、富有情懷、富有“文化”,于是,許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不起眼的、不被重視的吃食,經(jīng)由有心人增加新的元素,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面辣子便是新寵之一。如今的面辣子已今非昔比,先前它的食材多是殘羹剩飯,如今選用的卻是上好的新鮮食材,營養(yǎng)比以前也豐富許多,乃至在關(guān)中地區(qū)的一些高檔酒店也會看到它的“身影”,面辣子儼然已經(jīng)成了食客們必點的一道懷舊美食!(動力能源中心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