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杜甫的一首《臘日》,讀后便覺春回大地、春意盎然。
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八,俗稱“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熬制香噴噴的臘八粥,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qū)還要腌制臘八蒜,個別地方還有制作臘八豆腐等習俗。那么,臘八節(jié)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
相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chuàng)立佛教的日子。在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走遍名川大山。
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故臘八節(jié)又稱為“佛成道節(jié)”。從先秦時起,臘八節(jié)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因此臘八節(jié)也稱為臘日祭、臘八祭。
為了紀念“佛成道節(jié)”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借鑒牧羊女熬粥的方法,煮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流傳為民家習俗。在民間,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贈送親友,最后才是全家人一起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可以施舍給窮苦的人吃,行善積德;也可以第二天接著吃,寓意“年年有余”。
相傳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干果熬成,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臘八粥的食材越來越豐富,花生、大豆、綠豆、核桃、小米、大米、桂圓、紅棗、蓮子、百合……各種食材,各地各家不盡相同。食材的大匯總,意在向天地、神靈、祖先慶賀今年五谷豐登,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臘八粥顏色五彩繽紛,有甜味的和咸味的,食之溫補健脾,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一碗臘八粥,也盛滿著溫暖、圓滿、歡喜和吉祥。
過去,鄰里鄉(xiāng)親,親朋好友往來頻繁,有互贈臘八粥的習俗,故臘八粥又稱為“大家飯”。你有沒有感覺到,喝完臘八粥,仿佛就聞到了年味。
記得小時候,親人們在臘八前后團聚,或生起爐火、或圍坐炕頭,閑聊嘮嗑、把酒言歡,孩子們追逐嬉鬧,盼著過年可是比盼著長大更幸福的事。這種閑情逸致,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漸漸暗淡了,人們甚至沒有時間過上一個隆重的臘八節(jié),喝上一碗親手煮的臘八粥。
其實,人們總會在失去后悵然,帶著些許遺憾和惋惜踏上新的征程。當你長大了,當你老了會不由感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然而仔細一想,美好的日子,即便是回憶,也留存著幸福,那些流傳至今的習俗,可是傳遞著一代又一代人對于美好生活的相同期盼啊。今年的臘八節(jié)如果你有空,和家人熬上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嘗一嘗那入口即化的甜蜜,肯定能體會到“臘日凍全消”的溫暖。
臘八過后,春節(jié)將至,回憶過往,不負將來、不負韶華。(煉鐵廠 解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