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婦老來儔,沐雨餐風(fēng)共白頭;
閱盡人間寒暑色,笑談甘苦不知愁。
—題記《老伴》
無意間看到了這首題為《老伴》的詩,想起了我的公婆。掐指一算,公公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一百多天了,婆婆依然無法從失去老伴的悲傷中走出來。他們攜手相伴四十余年,在風(fēng)雨中相濡以沫,在困苦中恩愛有加,他們的感情于柴米油鹽中無處不在。
吃苦耐勞、勤儉樸素的公婆。公婆是舊社會相親認識的,公公是退休干部,性情溫和,喜歡看書看報,寫的一手好字,還喜歡唱歌跳舞,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婆婆是供銷社退休職工,精明能干,性格強勢,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婆婆強勢,但是遇事從來不自作主張,大小事都要和公公一起商量。他們也常常教育我和老公:“夫妻一定要相互尊重,遇事好好商量,不要總吵架。”經(jīng)常聽公婆講起他們的奮斗史,由于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他們結(jié)婚時一無所有,家徒四壁,但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白天上班,晚上開電話亭、開商店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才能睡覺。婆婆真的是一個“生意精”,頭腦聰明,精打細算的能力更是無人能及,如今年近七十,算賬從來不用計算器,也從來沒出過錯。公婆一生樸素,過去的苦難造就了他們“過分節(jié)儉”的生活習(xí)慣,淘米水洗菜,洗菜水沖廁所,剩飯剩菜熱了一頓又一頓,衣服縫了又縫,補了又補……我和老公時常勸說他們,讓他們吃好的穿好的,現(xiàn)在日子已經(jīng)不比從前了,沒必要這樣節(jié)省,最終都無濟于事,反而還教育我們:“日子再好過也不能忘本,任何時候都要節(jié)約。”作為兒媳,剛開始對公婆的這種“過分節(jié)儉”有些偏見,漸漸地我適應(yīng)了,也更加理解他們。這是他們對生活的熱忱,是艱苦歲月里的財富,更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公婆的吃苦耐勞加上婆婆精明的頭腦,沒過兩年,窮日子就熬出來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公婆。幸福莫過于你在鬧,他在笑!我的公公婆婆就是這樣,平日里少不了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打嘴仗,婆婆伶牙俐齒,公公笨嘴笨舌,自然是打了敗仗,吵著吵著,公公像個孩子似的嘿嘿一笑,婆婆假裝生氣,似笑非笑地嘮叨著:“老頭子,再惹我生氣,我不管你了。”真像一對老小孩,每次見到他們爭吵,我不會去勸阻,因為這是他們平淡生活的調(diào)和劑,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婆婆關(guān)愛公公,做飯之前總要問:“老劉,想吃什么,我來做!”公公體貼婆婆,婆婆經(jīng)常晚上失眠,細心的公公為了讓婆婆多睡會,悄悄起床做好早飯等婆婆睡到自然醒。老兩口形影不離,互敬互愛。夕陽西下,他們手挽手肩并肩,逛公園、去超市,你不嫌他瘦,他不嫌你胖,直到白頭。后來,公公的身體狀況日漸愈下,行走不便,婆婆為了讓他鍛煉,給他當(dāng)拐杖,攙扶著他每天到樓下走路,走不動的時候,婆婆就背著;口齒不清,表達不明的時候,婆婆就耐心細致地聽,一遍又一遍的猜測公公的想法;吃飯無法下咽的時候,婆婆將飯菜打成流食一點一點地喂,醫(yī)生多次勸說婆婆不可能治好了,讓她放棄治療,婆婆卻多次哀求醫(yī)生無論花多少錢都要給老伴治病,只要能讓他好,傾家蕩產(chǎn)都行。婆婆傾盡全力地想留住老伴,但再高的醫(yī)術(shù)也無力回天……公公最后還是走了,為了讓老伴安心地閉上眼睛,婆婆強忍著淚水,故作堅強地對老伴說:“老劉,你走好,你受苦了,我沒讓你享過一天福,我對不起你,下輩子我們還做夫妻,我一定好好照顧你,不再讓你受苦!”因為公公生前一直牽掛著婆婆將來的生活,怕自己走了以后后,婆婆傷心難過,怕她晚年孤獨。公公離開的這段日子,婆婆失眠更厲害了,只要看見或聽見和公公有關(guān)的物或事都會不禁流淚,公公百天祭日的時候,婆婆來到公公的墓碑前,哭訴著對公公的思念,我和老公被深深感動了,在墓碑前,我和老公也承諾:請公公放心,我們一定會照顧好婆婆,多陪伴她,讓她晚年不再孤獨,不再傷心難過!
這就是我的公婆,一對慈祥和藹的老人,一生勤儉樸素,與人為善。用辛勤和努力營造了一個幸福的家,他們到“了”也沒有對彼此說“愛”,卻用樸實和無華詮釋了最美好最真摯的愛!(設(shè)備管理中心 申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