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尚未聽取秋聲滿樹,思量間秋色已濃,恍然已入深秋。
大抵是為了讓文人墨客不至于靈思枯竭,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將所有的秋色與文韻用墨筆勾勒開來,繪出北國與江南,豪邁或婉約,那是怎樣的迥異不同,卻都讓人心馳神往。走過江南與北國,秋意沁人心脾。
許是見過了北國原野的遼闊,聽過了黃河水的磅礴,北國的秋總是來得很急,仿佛只有如此,才顯得豪邁壯闊。遠眺北國群山,草木凋零,猶如粗獷的漢子們,褪去了衣衫,露出山體本來的顏色,顯露出豪放的面容來。川流也少了些奔騰狂放,斂去了千里長歌,哼著山野小調(diào),緩緩東行。遼闊的原野上,晴空之下,入目皆是金黃色彩,那是秋實的象征,也是豐收的喜悅,微風輕拂,掀起金黃麥浪。望著這滿目的豐碩,看不見文人雅士賦予秋的肅殺與悲切,“逢秋悲寂寥”的思量,在這片金色的海洋中,卻顯得不再適用了。
領略過了北方的秋意,我們一路向南,去看看水鄉(xiāng)的秋景,相較于北國的秋,江南的秋便顯得有些憊懶了,少了豪邁壯闊,多了些繾綣婉約,似那溫婉的女子,眼里盡帶羞澀,緩步走來,不愿與眾人相見。“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她靜靜地走來,沒有喧囂與張揚,只會在某個時日,某個巷口,那泛著秋意的枝頭,宣告她早已來到。
“誰寫江南一段秋?妝點錢塘蘇小樓,樓中多是愁,楚山無斷頭"。江南的秋,似乎盡是凄涼與愁思,扮演的多是一個悲懷的角色,然后在悲懷中,透露著濃妝淡抹獨特的水墨風景。夜色降臨,冷冽的月光浸透西湖,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出秋色的枝葉。深秋時節(jié),陽光映照下,一樹金黃的銀杏,裝點著江南的古鎮(zhèn),杏葉隨風飛舞,將這片土地染成金黃色彩,正所謂“錯落朱提數(shù)百枚,洞庭秋色滿盤堆”。只有去過了南京棲霞山,才不枉遇見江南的秋天,深秋的棲霞,游至山間小亭,憑欄倚望,那滿山坡,似火如錦的絢爛紅葉,若一抹落霞駐足于山間溪畔,不負棲霞之名。
當然,來此江南,少不了的便是那江南煙雨。秋雨綿綿,敲打著街邊巷角的梧桐枝葉,雨絲匯成水珠,順著葉脈紋絡滾落;秋雨聲聲,拍打著水畔山間的亭臺樓閣,瓦礫上,屋角邊,沿屋檐滴落,如斷線的珠簾,在青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秋雨和著秋風滌蕩,水光山色間,朦朦朧朧。
這便是江南之秋,看不厭的絢爛秋景,品不完的濃濃秋意,聽不盡的陣陣秋聲,江南也好,北國也罷,自會令人念念不忘,讓人流連忘返,靜思回想,擊節(jié)而贊,“卻道天涼好個秋!”(計量檢驗中心 李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