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季,唯獨喜愛秋。這是與生俱來的喜歡,無關(guān)風(fēng)月,不論宿命。大概就像我喜歡夕陽,那種即將逝去的美總是能與我的心靈契合?粗淙~看著余暉,那種即將面臨冰封和黑暗的時刻,有種壯麗的、凄涼的美感,總能讓我感受到時間的荒蕪,也能感受到人類在這荒蕪的原野上上匆忙的奔走。
秋天,是厚重的。這是一個凋零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仿佛古時王朝,到了鼎盛,還有殘息,漸漸的頹勢,開始沒落。落到生活里,落到秋天的針織衫上,細膩的紋理總是讓我感到踏實和安心。走在路上,手也可以放在口袋里,葉子會突然從面前掉下去停在腳尖,夏天仿佛還是昨天,冷風(fēng)吹來,才想到已經(jīng)進了深秋,秋冬之交,秋雨連綿,寒氣漸重。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叫《北大荒的秋天》,我特別喜歡,每次讀都很有觸動。里面有一句“大豆搖鈴千里金”,連綿的田野里,大豆匯聚起了一片金黃,天藍云淡,只有這片金黃展現(xiàn)著豐收景象,微風(fēng)吹過,寂靜的田野里出現(xiàn)了大豆炸裂聲響,想想就很美。豐收代表著幸福,作為土地里生長出來的農(nóng)家孩子,對豐收總是有一種獨特的熱愛。
我喜歡秋天,也喜歡寫在秋天的詩。小時候很喜歡“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句。想象夏秋之交,暑氣散去,人們身穿輕羅,手拿團扇在月下乘涼,說著家長里短,文藝點的還可以吟誦點詩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句也愛的不得了,枯荷聽雨,多么有清韻,我讀它,有一絲灑脫,即使秋陰不散、霜也飛晚,即使與有人不得想見,無奈之下我只能聽雨,可還有殘荷,這樣的美感,見過它凋零的樣子,才會對它盛放時更加珍惜。枯荷聽雨,也多么有意境,雨勢稍重,雨聲越急,心境越清明。人生就這樣穿越紛繁最后又重歸簡約,還原成一種樸素卻又高級的純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這首范仲淹的《蘇幕遮》雖寫懷舊后面略微傷感,可前面這幾句的寫景卻極美。秋色滲透了天地之間,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帶著無休無盡的秋意悠悠遠去;秋江之上籠罩著的翠色寒煙,也浸染著秋涼。我喜歡秋天的氣息,春是明媚,夏是繁盛,一直想寫秋,又怕我無法描述心里那細膩的感受,難以表達對秋熾烈的感情,害怕文章寡淡無味,秋是如何?我形容不出來,卻總在心里為它沉迷。老家鄰居門口有一棵銀杏樹,到了秋天,搖曳一樹的金黃,樹上樹下相交映著,在這樣安靜的秋天里是如此絢麗和耀眼。我喜歡這份張揚的明媚。鄰居家同齡的孩子和我一樣喜歡把樹葉撿起夾進書里,指尖劃過帶著歲月的刻痕,忽然就過了那么多年。
小時候藏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書,麻了半邊身子心里卻快樂,如今生活重擔(dān)在肩,極少還有這樣的逸致,幸好孩子隨我,喜歡看書,小小的一團埋在書里,暖的我心都要融化。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深秋冷月孤燈,限制了身體的活動,卻讓思維活躍起來,遨游在唐詩里,我看李白狂醉,看杜甫苦游,羨元白之好,品王維之禪,于是這些詩在秋天里浸透著,滲出絲絲涼意。寒月從古至今都未曾變過,它是嫦娥的月亮,是李白的月亮,是蘇東坡的月亮,如今,它是我的月亮。它帶我回到古時候,去看大唐盛世,去品紅泥綠蟻,去擁毳衣爐火,能在雪落詠鵝毛,秋深對菊傷。古時,秋深了要搗衣,為戍邊的丈夫準備御寒的衣物,F(xiàn)如今誰還搗衣呢,那長安城的陣陣搗衣聲,只在夢里隱隱傳來。秋風(fēng)蕭瑟,寒意漸盛,閉眼聽見塞外馬蹄,黃土飛揚,將軍戰(zhàn)袍烈烈作響,刀光劍影里,還有一曲凄涼的胡笳曲,悠遠空曠的荒原上,還是那輪血紅的月亮。
過往回憶就在風(fēng)里漸漸飄遠,飄到最輕快的云端夢境里,沉睡下去。不能觸摸不能回想,因為生命是單程的旅行,無論過往灰澀抑或精彩,那都是無法回去的曾經(jīng),只有著眼當(dāng)下,展望未來,才能讓余生充滿期待。有過往可憶,有未來可期,便是一件幸事。(煉鐵廠 白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