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還不下班?”
聽著同事的提醒,一看時間才發(fā)現(xiàn)早已過了下班的點,起身將手頭資料整理歸檔,熟練的關閉電源、鎖好門窗,踏上了回家的路。近期,天氣漸漸熱了,一日三餐我總是愁得不知道吃什么?而曾經是沒什么可吃的,現(xiàn)在是沒什么想吃的。仔細回味,還是挺懷念記憶中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
打小我就喜歡吃米飯,一天三頓飯頓頓不離,尤其鐘愛柴火灶煮的米湯飯。但在年少的我手上,怎么都掌握不了要領,不是米煮爛了,就是燒糊了。為此,媽媽特意教了我很多次,多到她自己都失去耐心,索性對我放任自流,連連嘆息:“你這以后長大了不會煮飯怎么辦呀?”我毫不猶豫的回答“下館子。”而媽媽只能無奈的搖著頭感嘆:“總不能,下一輩子館子吧?”
那時候,媽媽總是承擔著家里所有的家務,我和弟弟一放學就從課桌到飯桌,基本沒有實踐的機會,而我頂多在每天飯后刷個鍋碗瓢盆,但是也有例外。每年的清明節(jié)左右,新茶上市,爸媽就會去茶山上趕著揉制新茶,當天採的新葉,當天必須加工成成品,否則葉子離了茶樹,顏色和口感都會變質。爸媽往往早上9點左右離開家,次日凌晨才回家,我和弟弟的午飯就只能自己在家解決,方便快捷的只有煮面條,或者熱早上的剩飯剩菜,每天如此。我倒是還能湊合,畢竟自己煮的面,就是再難吃,總比餓肚子強。但弟弟早就吃膩了白水面,我只能鼓起勇氣嘗試煮一鍋柴火米飯。媽媽曾說“人心要實,火心要空”,學著媽媽的樣子,圍著圍裙,在灶膛支好晾干的細柴,再拿火柴點燃引火草,支到灶膛細柴下?粗钐怕h出的青煙,再用火鉗輕輕添加引火草,呵護著跳躍的小火苗,直到火苗將干柴棍點燃。舀了半鍋水,等著大火把水燒開后,加入洗好的一小碗米,怕粘鍋,我就安排弟弟當“燒火官”,負責給灶膛添柴,我站在灶頭邊煮邊攪,一刻也不敢離開。灶膛里漸漸地冒起青煙,嗆得弟弟眼淚直流,而鍋里冒起的白泡泡也逐漸變少,抓開弟弟趕緊一看,才發(fā)現(xiàn)弟弟放的柴太多,已經將火心塌實了。無奈,只得重新生火,火苗又漸漸地竄起來,鍋里也慢慢沸騰,看著翻起的米逐漸變得膨脹,米香味也漸漸飄出,湯色也由清變白,這應該就是媽媽常說的“米要煮八分熟”。手忙腳亂的將湯盆備好,弟弟扶著篦子,我一勺一勺將米連湯舀出倒在篦子上,復又將控干水分的飯倒入鍋中蓋上鍋蓋復蒸。心心念念的想著,再過一會兒,鏟一勺鍋巴,由米湯泡著,米湯的鮮香,加上鍋巴的酥脆,讓我不由得咽咽口水……光顧想著吃,直到鍋里飄出的焦糊味,才將我的思緒拉回現(xiàn)實。揭開鍋一看,鍋底已經泛黑,飯也透著焦黃色,嘗一口最上層白色的飯也透著苦味,由于灶膛的火沒退到位,飯燒糊啦。弟弟在灶膛前烤的滿臉是汗,手上也沾滿了灶灰,抹的臉上又黑又紅,忙活了大半天,還餓著肚子,卻由于我的走神而功虧一簣,只能趁著爸媽沒回來前,將燒糊了的飯偷偷的倒進河里沖走。我和弟弟的飯也只能靠泡面充饑。
第一次燒米湯飯就是一次失敗的經歷,再后來在媽媽的監(jiān)督下也嘗試過,可能確實我缺少先天的因素,終不能領會真諦,竟真正一次都沒成功過,而媽媽也對我放任自流,再也沒有教過我煮飯,直到我也為人母,才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
其實,米湯飯得分五步才能完成。第一步:泡米。煮米湯飯的米,需得在煮飯前1-2小時先用冷水浸泡、挑選、淘洗干凈,煮出來的米飯晶瑩剔透,米香味濃。第二步:備柴。好的美食,除了原材料的新鮮本質外,火候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挑選粗細不同的柴火放于灶下備用,粗柴經燒又耐火,細柴易燃易上火,粗細不同,作用不同。第三步:煮米。一鍋清水,用大火燒開,水沸下米,不時攪拌,不能讓米粘鍋,從而影響口感。第四步:控米。控米,即待到米煮開裂,沒有硬芯就可以用篦子控干水分。第五步:復蒸?馗伤值拿,此時就可以稱之為飯,倒入鍋中,加入少許米湯小火復蒸10~20分鐘,米湯飯就做好了。
現(xiàn)在,我并不像小時候同媽媽辯解的說辭那樣,“不會煮飯就下館子”,相反,我很喜歡在家吃自己做的飯菜,雖談不上美味,但至少是內心真切所盼望的。(煉鐵廠 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