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和媽媽聊天的間隙,她拿出了我和妹妹小時候的照片。有點泛黃的彩色照片上,未滿一歲的妹妹坐在照相館的小推車里,不到六歲的我穿著一條白色的裙子,剛滿30歲的爸媽都穿著白色的襯衣。跟隨著那舊張照片,我的思緒回到了20多年前。
在我五歲那年,媽媽生下了妹妹,由于妹妹無人看管,媽媽只能在家照看妹妹,為上學(xué)的我和在沙石場裝車的父親做飯。那時,父親裝一天車也只能掙兩塊多到三塊錢,遇到下雨天還無法出工,一個月不到90塊錢的收入,卻是我們一家四口衣食住行等所有開支的來源,生活過得很是拮據(jù)。
冬天,條件好點的家庭都會買來木炭在火盆里取暖,而在我們家,父母每年都會在堂屋里,用柴火取暖。本來就是土墻,連那土墻也會被柴火煙熏的發(fā)黑,眼睛也被熏得不停的流淚。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就連電燈都基本上不開,會覺得那樣很浪費電。一家人圍坐在火盆跟前,竟然也是那般溫馨美好。
妹妹不到兩歲的時候,村上的學(xué)校招炊事員,為了緩解家里拮據(jù)的生活現(xiàn)狀,媽媽去學(xué)校當了一名炊事員,妹妹也變成了“散養(yǎng)式”。在我的記憶深處,每次放學(xué)回家,都能看見小不點的她,穿著別人送的那件黑色的舊皮夾克,袖子上、褲腿上滿是泥巴。鄰居說,一個村子里都能看見她串東串西的小身影。但是,即使是這樣,妹妹也總是能東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散養(yǎng)”的生活反倒使她沒有了其她孩子的嬌氣。
漸漸的,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好轉(zhuǎn),人們對待做生意和賺錢的意識不斷提高。父親也買了一輛機動三輪車,在城里干起了拉人的活兒,一天下來,有時賺二三十塊錢,有時四五十塊錢。爸爸時常會高興地說:早知道一天能掙這么多,就算是借錢也應(yīng)該早一點買,家里的光景也能早一點有所改變。雖然他依舊每天早出晚歸,但終究比起在沙場裝車要輕松得多。因此父親每天出車時,在他的臉上能看到樂此不疲的神情。
1999年的暑假,我們家也迎來了土房改建磚房的好日子,我和妹妹提前收拾好床上的被褥和我們的書籍,父母也提前請人看好了拆房的日子。拆房、打地基、打梁,在親朋好友和干活工人的努力下,兩層磚房在暑假結(jié)束前,順利完成施工。廚房里干凈、明亮的灶臺,還有頭頂上的照明燈;以后晚上肚子餓了,再也不用給媽媽打著手電筒為我們做飯了;二樓上我和妹妹獨立、寬敞的臥室,以后我們姊妹倆再也不用擠一個小床了;衛(wèi)生間里的馬桶和干凈的洗臉臺,再也不用擔(dān)心上廁所時被蚊子襲擊……
再看看家門前,曾經(jīng)那一條土路,過一個三輪車都害怕掉到旁邊的稻田里,現(xiàn)如今兩輛汽車迎面開來,也能錯開車。記憶里,小時候我是很不喜歡下雨天的,一下雨,那條土路,總會和雨水把鞋子涂鴉的滿是泥巴。鞋帶是黑色的泥巴,就連鞋子里面也會被泥巴弄的黑黑的,有時那泥水甚至還會把鞋子緊緊的“抱著”,不愿意放開,那一腳腳的泥水讓我對雨也有了“另樣”的感情。然而,現(xiàn)在的下雨天,我喜歡打著雨傘,漫步在那條被水泥路取而代之的泥濘路上,可以任性的穿著喜歡的鞋子,聽著斷了線的雨珠敲落在雨傘上,發(fā)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那聲音是美妙的夜曲,因為它為農(nóng)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興,為農(nóng)民過上了好日子而歡喜。
現(xiàn)如今,村子里一排排整齊的樓房一家接著一家,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多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手機,家里的電器也逐漸多了起來,電視機、冰箱、空調(diào)、洗衣機,還有電動車、摩托車、私家車等等。在醫(yī)療方面還開通了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無論是看病還是生育,都會按照相應(yīng)比例進行報銷。同時,60歲以上的老人有養(yǎng)老金,70歲以上的老人有高齡補助。以村為單位,還組織了廣場舞隊,不但為愛好跳舞的人給予了展示的機會,也鍛煉了身體。
看著身邊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的改變到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從每一個細微的環(huán)節(jié),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新生活和新希望。而我們,作為新時代年輕的一代,唯有立足崗位,不忘初心,踏踏實實奮斗出屬于自己的未來。C關(guān)黨委第四黨支部 供銷部 來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