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里住著過去的影子,老屋見證著一家人的酸甜苦辣,老屋里承載著時光的印記,記錄著逝去的生活。離開老家后,老屋就像是河面濺起的水花,想起就心里頭蕩漾起酸澀來。
或許在我們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農(nóng)村娃娃,都有一份關于老屋的記憶。我的老屋坐落在群山中,被群山懷抱,一年四季風景優(yōu)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世外桃源。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老屋并沒有什么特色,甚至可以用“灰頭土臉”來形容,泥墻舊瓦帶個簡樸的院子,有的人家甚至連整座院子都蓋不起,只蓋上半截,勉強算個家。老屋雖然矮小,也破敗,但在老屋的那些日子里,我的精神從未焦灼過,那群孩子像是大自然孕育的野子,總有做不完的趣事。
生活的貧瘠對孩子來說,不過是穿著補丁的衣服,吃著五谷雜糧,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肉,但幾乎家家戶戶都差不多,也就沒有攀比,沒有委屈,心態(tài)坦然,從而將注意力轉移到美好的自然中。老屋的房前屋后都是山,山下面是勤勞的鄉(xiāng)親們年復一年,一點點墾出來的耕地,耕地上種麥子和苞米,也種蔬菜和果樹,養(yǎng)活一家人其實也足夠。在不通電的日子,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晚上,煤油燈亮起,人們在老屋里伴著煤油燈做事。母親時常在晚上縫補衣裳,父親和我們給麥粒、玉米粒挑土坷垃、石粒,盡管燈光微曳,一家人在一起干活,還是很溫馨的。我們的影子被燈光投射到老屋的墻壁上,老屋變成了我們的港灣,無論外面是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老屋在,世間的風雨與寒冷都會越過我們被它抵擋在外。老屋像守護孩子一樣,守護著我們。
夜晚,老屋里誕生一個個夢,白天,老屋繚繞一家人的煙火。從清晨打水聲、洗漱聲開始,老屋醒來,煙囪上飄起縷縷炊煙,窗戶里飄出陣陣飯菜香。傍晚,炊煙如故,農(nóng)人歸家,在外頭淘氣了一天的孩子也沿著彎彎曲曲的土路奔回,奔向母親準備好的飯菜,奔向那溫熱的土炕,奔向老屋的懷抱,一年又一年。
老屋是農(nóng)村人生命的起點,是農(nóng)村人的根,離了老屋余生就只剩下漂泊。今天,老屋已經(jīng)破敗不堪,我們也在新的地方蓋起了新房,但老屋的模樣永遠留在記憶中,老屋的守護永遠溫暖。(計量檢驗中心 馮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