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喚醒鄉(xiāng)愁,留住鄉(xiāng)愁的載體。每每在外吃到胡辣湯,我就要想起我的家鄉(xiāng)。那一碗酸酸辣辣的胡辣湯,是味覺里難以割舍的記憶。
胡辣湯算是比較大眾的美食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胡辣湯“品種”,因此出門在外時,我品嘗過不少不同類型的胡辣湯,但是“閱盡千帆”之后,還是家鄉(xiāng)的胡辣湯最“撩咋咧”。胡辣湯是老家人冬天的早晨必不可少的一樣早餐。每天清晨,一碗胡辣湯,一塊饅頭或是一根油條就能填飽肚子,而當(dāng)一碗暖呼呼的胡辣湯下肚,就好像有了底氣一樣,出門也不怕冷了。
胡辣湯是最接近普通老百姓的美食之一,它做法簡單,所用食材也都是尋常可見的,滋味卻無窮。小時候,大家都不怎么富裕,肉吃不到多少,但像胡辣湯這種有滋有味地小吃,還是管夠管飽的。記得過往的冬天里,天冷人容易餓,也容易饞,因為沒有大魚大肉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肚子里總覺得空空的,需要食物來填補。這時就圍著母親,央求她做點好吃的,胡辣湯就成了我嘴里常嚷嚷的詞匯。
“你啊,啥時候能把你肚子填飽哦。”母親總會這樣數(shù)落我,卻轉(zhuǎn)身就開始準(zhǔn)備胡辣湯了。胡辣湯的食材很簡單,常見的有粉條、面筋、干黃花菜、海帶絲和木耳,湯底多數(shù)是清水燒淀粉,有條件的人家就是老母雞湯。我們家條件有限,多數(shù)是用清水燒。
做胡辣湯時,母親先是炒料,在熱油中加入蔥末、大蔥花、八角、花椒煸炒,然后加水燒開,放入面筋、干黃花菜、海帶絲,等到這些食材熟得差不多了,最后加入粉條和木耳,然后不停地攪拌,攪拌中加入水淀粉以及胡辣湯的靈魂——胡椒面和醋。“咕嘟嘟”、“咕嘟嘟”火苗熱烈地舔舐著鍋底,激發(fā)出胡辣湯的鮮香。母親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鍋里的湯,等到湯濃稠了,便把灶膛里燒得通紅的柴禾抽出來,僅剩一點余燼煨一會兒,胡辣湯便燒好了。
母親燒胡辣湯的時候,我喜歡坐在灶膛前幫助她燒鍋。這樣我就能最先吃上一碗胡辣湯,也看到了母親的辛苦。一大家子人要燒一大鍋的胡辣湯,單是食材的準(zhǔn)備就要二十多分鐘,燒火時一刻不能離開,火大了鍋底會糊,火小了激發(fā)不出胡辣湯的香味。母親就盯啊,攪啊,把煙火歲月一年年過了。后來離開家鄉(xiāng),也鮮少有機會吃到母親做的胡辣湯,那份想念卻始終沒淡,見到外頭有賣胡辣湯的都要喝上一碗。
胡辣湯,胡辣湯,我心底的味道,我舌尖的珍藏。盡管那味道不能和記憶里的重合,但那淡淡的酸味,淡淡的麻辣味,淡淡的香味,還是能夠喚起一些久遠(yuǎn)地記憶。(動力能源中心 劉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