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上山還是下田,岳父總背著一個用竹子編制的,下部尖小,逐漸往上就越來越大,最后到沿口處竟一個人都抱不過來的竹簍,我常見他用這竹簍背一些東西,或者鐮刀、水壺、衣服,亦或是山上采來的蘑菇、野果,起初我并不知道這竹簍的名字,后來岳父告訴我,在他家這一帶,都管這樣的這竹簍叫“喇叭背”。
對于岳父家里放置的農具,我閑下來時總要把耍一下,鋤頭、耙子、笆,我研究了個透徹,唯獨對喇叭背感到好奇。小時候我也曾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兒,但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自小我便沒見過這個樣式的背篼,我總想體驗一下喇叭背背在肩上的感覺。秋天幫岳父家里收玉米時,為了加快速度,我讓岳父借來一個喇叭背,高高興興地跑到玉米地里開始掰玉米棒子,岳父問我會不會背,我還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然而真正背起來才發(fā)現,自己背起來和看著別人備起來的感覺大相庭徑。
岳父將喇叭背背在背上,掰一個玉米棒子隨手往后一扔,玉米便安然地“降落”在喇叭背里,不一會兒就掰了滿滿一喇叭背?粗栏“神一般”的操作,我也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但扔玉米的時候,總是扔到外面,還要不斷地去撿,而且背上的喇叭背也越來越沉。不一會兒我的額頭上開始冒汗,背也被汗水浸濕了,兩條胳膊仿佛不屬于自己,腳下也開始顫顫巍巍,但礙于“面子”,還是咬牙堅持著。在背了兩趟以后,實在累到不行,也不顧地上臟不臟,便一屁股做了下來,還大口喘著氣。
岳父見狀也停了下來,坐在我旁邊,順手掏出香煙給我遞了一支,微笑著說:“是不是不習慣?你經常不背還能堅持兩趟已經很難得了,這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你現在每次都少背一點,慢慢地你就會背了,這些地將來還要你們種,要學著習慣”。聽了岳父的話我突然驚醒,我們常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找借口,有幾次是我們學會技能、刻苦完成的?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都是要我們自己去解決的,我們自己有能力了,就不需要托關系走后門,而且事情依然能解決的很精彩。
當我問岳父為什么他背起來看著很輕松,岳父告訴我,小時候他是住在秦嶺的大山里的,那時候沒有現在這樣的生活條件,村子里沒有公路,需要搬運東西一般都是人抬肩扛。農忙的時候還要幫父母背麥穗、蕎子、油菜籽,用喇叭背裝和卸的時候都很方便,開始時背著有些困難,背著背著就會了。
岳父告訴我,雖說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年輕人都不會使用喇叭背了,但是他那一代人,仍然對喇叭背的使用情有獨鐘。他經常對喇叭背進行“保養(yǎng)”,呵護的像個孩子,他說這是隨手用到的東西,編頭開了、竹絲斷了順手修一修就像新的一樣。
逐漸地我學會了背喇叭背,岳父說我悟性很高,很多東西一學就會,其實我只是喜歡在田間地頭游蕩,一些常用到的農具必要要學會使用的。
妻子曾問我為何喜歡與土地打交道,我告訴妻子,只有在村子里,還一直保持著從前人們的質樸,保持著鄰里和睦以及古老的風俗習慣,現在許多人住進樓房,卻連對門的鄰居都不認識,這也許是現代優(yōu)越的生活帶給人們的悲哀,而我們必須要做傳承者,傳承中華民族的勤、儉、仁、禮等我們必不可少的東西,就像岳父經常背在背上的喇叭背,岳父用他的喇叭背背起了一個家,背起了整個秋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美好的東西像岳父的喇叭背一樣,扛在肩上,并一直走下去。(煉鋼廠 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