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中,清明和冬至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與冬至有所不同的是,清明是一個歡笑與淚水并存的日子,也是唯一一個將生與死聯系如此緊密的節(jié)日。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作為節(jié)氣,與谷雨相連的清明給了莊稼最好的生長環(huán)境,小麥孕穗,油菜花盛開,將整整一個冬天的凋敝全部覆蓋了起來,展示出勃勃生機。
不僅如此,清明時值仲春與暮春間,惠風和暢,草長鶯飛,莊稼人干勁十足的忙碌著一整年的期望,而對于旁的人卻是難得的出游好時節(jié)。在千年之前,人們就在清明前后開始了踏青的活動,“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春天帶給人的愉悅感是其他季節(jié)都沒有的,那是一種生命所獨有的感觀。時至今日,還依然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但對于清明節(jié),最為重要的習俗還是祭祖。掃掉墓碑上的灰塵,和故去的親人說說話,慎終追遠,寄托哀思。小的時候似乎不太能明白清明對于一個家庭的意義,總是以為又能見到兄弟姐妹還能出去玩就是好的。所以那個時候還是像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一樣期待著清明節(jié)的到來,午飯過后就是和一家人一起去山上玩耍活動。后來長大一點了明白清明是要去祭祖的,學著大人的模樣跪拜燒紙,但依舊會被山上的花花草草所吸引,和兄弟姐妹像春游一樣愉快的度過這一天。直到上了學,漸漸懂得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也深刻的感受到身邊親近的人故去所帶來的悲傷,才真正的體會到清明節(jié)存在的意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記憶中似乎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細雨蒙蒙的天氣,就像那個時間的心情,絲絲縷縷的悲傷,不會很劇烈,但卻能抵達心里的最深處。站在墓前,輕聲細語的述說,像是要把這一年攢下來的思念都說盡了才不舍的叩頭行禮離去。
如果說春節(jié)是一桌年夜飯的團圓,那清明就是一束花的團圓,前者是眼前人的熱鬧,而后者更多的是對于故去親人的懷念,相同的點都是用愛去連接。之前看過一句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老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替我們選好了日子,這一天讓我們有理由去寄托我們的思念,懷念那些故去的親人,讓生命無線延伸。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血脈的延續(xù)如果是一串省略號的話,那長輩逐漸老老去的容顏就是一個醒目的問號,贍養(yǎng)與孝敬是唯一正確的答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莫等到只剩下一個冰冷的墓碑時,才空留一生的自責和遺憾。(計量檢驗中心 向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