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個勤勞節(jié)儉的農(nóng)村普通農(nóng)婦,凡事能自己動手做的絕不會偷懶,也不會去麻煩別人。她做事風(fēng)風(fēng)火火,手腳麻利,父親常在外邊干重活,家里的大事小事,瑣事碎事常常都是母親在打理。母親是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性子,做起事情來卻十分細致,尤其在針線活方面,往往能夠耐住性子,縫制一家老小的衣物,而且樣樣精致,我常聽到鄰人夸贊母親的手藝,而母親最擅長的就是納鞋墊。
記憶中母親常常坐在太陽底下,腳邊放著裝有針線的柳條筐,身邊有一起做針線活兒的鄰居婦女,只見她左手捏著鞋墊,右手飛針走線,戴著頂針的中指,熟練地頂著針線,讓針線行云流水地穿過厚厚的鞋墊,細密地針腳由此留在了鞋墊的正反面。
母親的手巧,村中的婦女,新娶的媳婦兒,未嫁人的姑娘都喜歡跟著母親學(xué)習(xí)針線活兒,鞋墊就是她們的必修課程。母親納鞋墊一般是在秋末冬初,大晴天或者是夜里。天氣晴朗的時候,她就拿著柳條筐坐在老家的小院里,陽光柔柔地灑在她的身上,母親低著頭,彎著腰,認(rèn)認(rèn)真真,仔仔細細,飛針走線,幼時的我時常陪伴在母親身側(cè),看她納鞋底,看累了就趴在她的膝蓋上,聽母親和鄰居們說過去的事情,說些天上的故事。晚上納鞋底時,母親是就著昏暗的煤油燈,煤油燈的燈光一跳一跳的,把并不明亮的燈光送到母親面前,母親湊在燈光前,時而瞇起眼睛,時而瞪大眼睛,在煤油燈下納鞋底,做針線活兒十分地費眼,以至于母親后來早早就花了眼。
母親勤勞,手巧,總能把鞋底納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水底的游魚;花園里的鮮花,也能被母親納在鞋底上,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傲霜斗雪的梅花、傾國傾城的牡丹,可愛的小雞小鴨、吉祥的喜鵲、色彩斑斕的孔雀等,都能夠被母親活靈活現(xiàn)地納在鞋底上。這些由整齊細密的針腳組成的圖案,一直鮮活的印刻在我的記憶中,也成為我引以為傲的“家產(chǎn)”,在漢鋼工會舉辦的手工作品展中,我曾把母親納的鞋墊送去展覽,獲得了許多稱贊。
如今的母親,即使眼花了,也沒有停止納鞋墊,每次我回家她都興高采烈地對我說又納了幾雙鞋墊,讓我拿回來墊在鞋底。盡管我總是對母親說要多休息,現(xiàn)在鞋墊容易買,不用那么大費周章,可母親總認(rèn)為手工做的鞋墊更舒服,質(zhì)量更好,不用花那冤枉錢去買機器做的鞋墊,F(xiàn)在母親不僅“執(zhí)拗”地做著鞋墊,還學(xué)會了納棉拖鞋,每到冬來,我們一家人的棉拖鞋都是母親親手準(zhǔn)備。
精致的鞋墊是母親帶給我們的溫暖,也是母親勤勞精神的彰顯,母親把她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與人為善的精神納在了鞋墊中,這是她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我腳踩著那些鞋墊,走得更穩(wěn)了。(計量檢驗中心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