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緩緩流逝,又是一年寒冬,大雪紛紛,給大地披一件大衣。冬至天,愈發(fā)的冷了。也愈發(fā)想吃餃子了。冬至天吃餃子流傳已久,從我記事起每年的冬至我家都會舉家包餃子來吃。在這一天吃餃子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治耳,一方面也是對健康的寄托。
今年冬至還沒到,爸媽就開始張羅包餃子的事了,給全家人都分配了任務。爸爸的任務是把豬肉牛肉剁餡,這可是個力氣活,雖然買的時候也能請人家做成肉末,可哪有自己多出來的香呢?我的任務則是購買食材。冬至這天,我早早的就去菜市場買菜去了,要搶購最新鮮的食材,去晚了可就啥也沒有了?熘形绲臅r候我才買好回來,買了滿滿當當一后備箱。
到家之后我趕緊讓老公把這些食材搬到廚房,接下來爸媽就召集全家開始包餃子。爸爸去剁肉餡,我處理配菜,媽媽非要湊熱鬧來幫忙,老人家閑不住,不找點事做渾身不痛快。但是也不敢讓她去干危險的活了,以前家里貧寒,老人家為這個家付出太多了,到現在還有些暗疾。我慶幸老人家沒什么大病,平日里也能愉快的生活。
過去那些年,尋常人家,餃子是沒有肉餡的,或者說,沒有那么多肉餡,往往一大鍋餃子里面,能有三四個就不錯了,畢竟窮呀,有的吃就不錯了,哪還管他有沒有肉呢。那時候最常見的就是菜餡兒的,一個韭菜豬肉餡就能讓大家心滿意足;哪像現在什么口味都有,許多人還挑三揀四的。那時候大家都是拼命活下來,一粒米一餐飯都要認真吃完,深刻踐行“粒粒皆辛苦”的精神。而今生活好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家的生活變好的越來越快,社會發(fā)展的速度也從黃包車提高到高鐵了,人民從在溫飽線掙扎到手有余糧想吃啥吃啥,這些變化都說明那些苦日子變成過去了。
苦日子過去了,但是苦日子鍛煉了祖輩們吃苦的精神,祖輩們把這種精神刻到了骨子,并且傳承給下一代,代代相承,薪火永傳。但是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一部分人漸漸忘了這種精神,有的人從小被父母養(yǎng)在溫室,不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知道曾經老輩人啃樹皮嚼樹葉艱難求生……
生活越來越好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行各業(yè)的鼎力相助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有些精神需要被繼承被發(fā)揚下去。家大業(yè)大,不知節(jié)儉也留不;金山銀山,驕奢淫逸也能揮霍成空。心懷感恩,才能守住現在的美好。
太陽落山了,忙活了一下午的一大家人終于能吃上熱乎的餃子了。圍坐在桌子前,我先給老人們盛上了餃子,又給孩子們盛了餃子,這才給自己盛了一碗。老人們的餃子這會兒也涼了許多,孩子們倒是不用太在意,小崽子們早就迫不及待了。我看看桌上的人,一大家子,和和氣氣的,真好。
窗外雪花落,屋內燈火明。(旅游后勤部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