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雪花飄搖而至,頃刻鋪滿靜謐的山城,朋友圈也因為雪的到來又一次歡騰,尤其是在我的老家河北承德,銀裝素裹的冬姑娘如約而至。
在漢中,雖然天空也飄著雪花,但都因為三四度的天氣落在地上剎那間變成雨水,而就在這還沒有零下的氣溫的天氣里,大家都在抱怨冷的不行。回想起我小的時候,在那個沒有空調(diào)、暖氣,風烈雪大的小時候,頂著寒風奔跑,迎著雪花長大,居然不怕冷!
小時候的在河北承德,大多數(shù)家里都有熱炕頭,家里來了親戚,一般都是直接請到炕頭,隨手扯來被子“壓腳兒”,又趕緊送上一個大茶缸,捧在手里直燙手。屁股下面是熱的,手上也是熱的,大家的臉都像是融化了一樣,紅彤彤……而我們這些80后幸運地用上了暖氣片,家里缺了個角兒的暖氣片,現(xiàn)在還能回想起它的手感,刷了一遍又一遍的銀色漆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學著大人的樣子擺弄暖氣片上的排氣閥,每次偷偷摸摸地擰開,又趕緊擰回去。“刺刺刺”帶著熱氣的水噴出來,暖氣片里“咕嚕嚕”地作響。而姥姥家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紅彤彤的炭盆,舅舅從灶坑里鏟出燒紅的火炭,放到盆里,在火苗的噼里啪啦中,大人們嘮著家常,而孩子們的樂趣是開始一場無與倫比的“BBQ”。最容易填飽肚子的是“燒蘋果”,這食材也很講究,那些不起眼的“國光”蘋果烤起來是最美味的!用火鉗子輕輕扒開一個坑,小蘋果塞進去,再用火炭埋起來。不一會兒,“滋…滋…”的聲音響起,時不時還有“砰…砰…”的小“爆炸”聲,伴隨著蘋果的汁液崩開口子流出來,那香甜的味道,早已經(jīng)讓我們流出口水來。小心翼翼地扒出來,一手捏著蘋果把兒,迫不及待地去掉沾滿灰土的外皮,咬上一口,趕緊在嘴里翻幾個個兒,即使燙出眼淚,也享受著那香甜的汁水……除了蘋果,土豆呀、紅薯呀、玉米呀,甚至花生和瓜子都要拿來烤一烤,最奇葩的是烤粉條,那味道雖然不怎么樣,但是看著粉條扭動著“身體”,像一條長蛇,也不失一種樂趣。我想,我們的燒烤情節(jié),也許就來源于小時候的炭火盆吧。
那時候的冬天,被窩里都有不止一個暖水袋。開水灌進去,一大股塑料味兒。當然大人們的奇思妙想也是很多的——玻璃瓶子也可以當成暖瓶,腳底放一個,被窩放一個,當你赤溜溜鉆進被窩時,就不至于縮成一個球了。然而,比暖水袋更溫暖的還是媽媽的被窩,先伸進去一只腳,再蹭進去半截身子,最后直接一股腦溜進去。媽媽總是嘴上埋怨著“這孩子,別進我被窩!”卻已經(jīng)將你的小腳丫放在了肚子上,手臂將小小的身軀緊緊包裹起來……在滿是媽媽味道的被窩里酣然睡下,全然不知道屋外的北風,已經(jīng)捎來了那年的第一場雪花。多年以后,我們終于知道,這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是那個小小的家,這世上最牽掛的人是那個任勞任怨的媽媽。
小時候的冬天,誰沒有一件背帶大棉褲。在那個不推崇名牌,更不懂得私人訂制的年代,我們穿的都是“媽媽牌”大棉襖、大棉褲。話說你有沒有因為上廁所解不開背帶扣子而著急,又有沒有因為系不上那個交叉背帶而煩惱。還有“媽媽牌”大毛衣,試問當你抱怨毛衣扎人的時候,哪個媽媽沒跟你說過“我買的可都是純羊毛,小屁孩啥也不懂,是純羊毛!”,竟無語凝噎。大人們每天坐在一起嘮嗑的時候,手里都不閑著,似乎永遠有織不完的毛衣。婦人們私下不停研究新花樣,這就是她們可以炫耀的資本。毛衣每年都要拆,拆了接上幾團毛線繼續(xù)織,日復一年,我們穿著不斷加重的毛衣長大。小時候的冬天,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游,我們在寒風中跳大繩,在冰面上滑冰車,那時候的雪好大,跌進去幾乎被埋沒,試問誰沒吃過幾口雪花,摔過幾個大跟頭。就那樣頂著寒風、迎著雪花,我們一路倔強前行。
小時候的冬天,為啥不怕冷?因為那時候的風和雪都和著愛裝進我們的童年 。世間縱有風雪,有愛便不懼寒霜這個冬天!愿你被身邊的小溫暖圍繞,懷抱著對生活的熱愛珍惜生活的點滴。(生產(chǎn)部 朱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