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碗中藏著四季的風(fēng)景,早春椿葉香;盛夏涼粉爽;深秋八寶糯;嚴(yán)冬咸菜濃。一年四季,碗中的食物不一樣,就如這初冬,我們家碗中常見的就是紅薯干,和以往吃的食物是大不一樣的。
紅薯是秋末初冬常見的食物,今年家里的紅薯又是大豐收,周圍親人朋友送了一圈,還是剩了許多,一向舍不得浪費食物的母親自然不會讓這些食物白白腐爛,所以一部分藏到了地窖中儲存起來,另一部分就被她“改頭換面”,變成了紅薯干。紅薯干是把紅薯切成片,放在風(fēng)口地或者太陽底下晾,待紅薯中的水分被徹底曬干,便得干硬時就能收起來儲存了,紅薯干不容易霉?fàn),又能夠長時間保存,許多農(nóng)人都會這樣把多余的紅薯干處理。
處理今年剩下的一部分紅薯成了母親的工作,上次回家時,正好幫她一起切紅薯。把紅薯切成紅薯干,看著容易,實際上很費時間和精力,紅薯中含有的淀粉多,粘黏度強(qiáng),不容易切,往往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切好。對于我這樣的新手是不容易的,對于母親這樣的“老手”,切起來是那么輕松,只見她從紅薯一切切起,先切一小塊,再切中間的長條,一個紅薯切個三四刀就差不多了。紅薯茭白的汁液沾在刀上,沾在我們的手上,母親笑著說這是生命的汁液,因為在吃不飽飯的年代,紅薯曾經(jīng)喂養(yǎng)了一代人。
切紅薯的時候母親說起了她小時候的故事,那個年代是真得很窮,她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今天常見的饅頭、面條、米飯等更是奢侈品,一年也可能嘗不到一次。他們最常吃的食物就是紅薯了。紅薯淀粉多,飽腹感強(qiáng),即便吃了幾片,也會覺得很飽,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種許多的紅薯,且紅薯不僅塊莖能吃,紅薯的葉子也能吃,那是灰白貧窮的年代,他們賴以生存的生命源泉。
紅薯不擇地,稍微有點肥力它們就能很好的生長,哪怕是在樹蔭底下也能結(jié)出塊莖來。母親說,那個時候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栽滿了紅薯,因為紅薯“命賤”,又能填肚子,所以大家都愛。紅薯葉長起來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就會多一道炒紅薯葉,有些人家還會把紅薯葉放進(jìn)稀飯里,也一樣是不錯的美味。不過紅薯葉過了季就再沒有了,只有紅薯干保存時間長、又耐吃,所以最受歡迎。母親說紅薯干他們舍不得烤來吃,其實烤著吃的紅薯干又甜又香,是很好的小零食,但饑腸轆轆的他們是舍不得這樣揮霍的,只有兌著五谷雜糧燒飯吃,才是紅薯干最好的歸宿。
母親一邊利落地切著紅薯干,一邊惆悵地回憶著往事。我靜靜聽著,也不無感慨。碗中藏著的乾坤,確實讓我收獲良多。因為他們這一代的吃苦耐勞,所以我們才有了今天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chǔ)。我想,我也該把紅薯干做給孩子們吃,讓他們嘗嘗“憶苦思甜飯”,再給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我想,吃苦的精神在哪一代都不能丟,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計量檢驗中心 翟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