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趁著難得的休息日回了一趟老家。回家正趕上農村收割小麥、插秧的季節(jié),望著麥田、稻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童年時關于“夏忙”的片段不斷涌入腦海。
在農村,“夏忙”也叫“過忙天”。主要是指收割小麥、油菜、插秧、種玉米等,其中以收割小麥的場景最為壯觀。以前在農村里過忙天是一件大事,鄉(xiāng)親們都要提前辦置好米、面等糧食,準備好勞動工具(鐮刀、草繩等),以確保過忙天時糧食、勞動工具充足。那個時候山坡上、平地上到處是熟透了的油菜、小麥,全是金燦燦的一片,各地學校也開始放十天“忙假”。繁忙而緊張的夏忙就這樣伴隨著學校放假拉開帷幕……
記得每天早上還在睡夢中,就被陣陣“嚯嚯”的磨刀聲吵醒,在大人們一遍又一遍的叫罵聲中起床。于是戴上草帽,扛著尖擔(尖擔:挑柴用的長棍,竹木制成,兩端尖,可插入柴束內),提著磨好的鐮刀,跟在大人背后很不情愿地朝著麥地走去。望著一大片的麥地和紅彤彤的太陽,心里就犯愁,這什么時侯才能收割完呢?大人們都在揮舞著鐮刀朝著麥子一陣忙碌,只聽著咔擦、咔擦一陣子,就割出了一大片空地出來。孩子們緊跟著后面要么裝模作樣地割麥子,要么彎腰撿拾地上的麥穗。臨近中午時,天氣越來越熱了,大人們都會給孩子們捆上兩小捆子麥子先挑回家吃飯去。那時侯都是山路,全靠人力往回去挑,成捆的小麥麥穗朝下,擔在肩上的麥子是不能放在地上歇息的,往地上一放麥穗就全散在地上了。兩小捆麥子挑在肩上剛開始一路小跑,過了一陣子就感覺兩條小腿發(fā)酸,大顆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擔在肩上的麥子越來越重,恨不得把麥子扔掉。當初一直盼望著放假,現(xiàn)在想想還是在學校里面好。只有咬著牙堅持著把麥子挑回家,當把一擔子麥子往麥堆上扔去的那一刻,真有一種“死里逃生”的感覺。
收割小麥時最怕下雨,所以人們就要趁著天氣晴的時候,加班加點收割小麥,頭頂烈日收割小麥更是常有的事。為了盡快把小麥收割完畢,偶爾也會晚上加班收割麥子。晚飯過后,大家都會坐在麥堆上議論著明天的農活安排事項。
家中男勞力們在地里收割小麥時,辛勤的女勞力們也沒閑著。早早起來做飯,吃完飯后就往場里鋪麥子,等著中午烈日曝曬小麥時,戴上草帽開始用梿枷(脫粒用的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板構成,用來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來。)打麥子,伴隨著一陣陣清脆而響亮的拍打聲,飽滿的麥粒便從麥穗中分離出來,一張張布滿汗珠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鋪在場面上的小麥一般要打上兩遍后翻過面后再打上一遍才能把麥穗拍打干凈。麥子打完后,要把脫完粒的麥桿撿去,成捆成捆地碼放起來,壘成草垛。接下來用家里的木制風車便派上用場了,經過風車嗡嗡的轟鳴聲,金燦燦的麥粒不一會兒就裝滿了口袋。
記得那時房屋高的麥草垛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土,三五成群的孩子爬上麥草垛做游戲,盡情享受著童年的樂趣。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夏忙”熱火朝天的場景已經一去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轟隆隆的機器,兒時使用過的木制風車、梿枷等也變成了古董級的藏物。(旅游后勤部 王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