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時,春水正滿。桃紅柳綠的日子,陽光格外燦爛。伴著微風,繁花相送,一個個風箏飛上天去,爛漫了清明的天空。
燕子來時,春水正滿。桃紅柳綠的日子,陽光格外燦爛。伴著微風,繁花相送,一個個風箏飛上天去,爛漫了清明的天空。
“春之風升上,紙鳶因之起。”清明時節(jié),天氣漸漸暖和起來,風輕云淡,傍花隨柳,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而清明放風箏的習俗已經(jīng)由來許久。在古代,風箏稱為“鳶”,五代時,一位名叫李鄴的官吏在宮中做了一個紙鳶,他為紙鳶系上長繩,在有風的時候放出,后來因為鳶首以竹為笛,風進入笛管后發(fā)出的聲音,好似“箏”鳴,因此“鳶”,又被稱為風箏。古時清明,人們常常帶著風箏來到郊外,在東風中執(zhí)線起跑,讓一個個載著祈愿的風箏飛往天空。
那時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氣,所以在放風箏前會把所有災病寫在風箏上,等到風箏飛向天空,便把線剪斷,讓風箏高高飛向天際,把人間的災病也一同帶走,在《紅樓夢》中便有“去晦氣”的橋段。雖然今人不再將文字寫于風箏上,也不再將風箏線剪斷,讓它們帶著希望飛翔,但是清明時節(jié)放風箏的習俗卻傳承了下來,尤其是在新冠肺炎帶來的陰云漸漸散去的日子,越來越多的人拿著風箏,帶著家人,到公園、野地放風箏。
清明時節(jié)的風,專為風箏而吹。這時的風,由上往下吹,自東南而來,吹到身上感覺暖洋洋的風,實際上藏著一股勁兒,這勁兒不似夏冬的風那般狂野迅猛,也不似秋天的風綿軟,這風有勁又穩(wěn)定,風箏乘著這樣的風,自然會直上青云。
漢中的春天,從來都不會矜持,該開花、該爛漫、該放肆的時候,它會盡情釋放自己,從一朵朵浪潮似的花中,從一陣一陣撲鼻的潮乎乎的青草氣息中,從一陣一陣清脆的鳥鳴中……毫不顧忌地向我們展示著它的狂野與繽紛。漢中的風、漢中的清明時節(jié)也一樣如此,它們不會藏著掖著,它們不會羞羞怯怯,只是一個勁兒地呼喚著我們,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懷揣著初戀般地心情,去邂逅那美好的春景,這春景中自然少不了風箏。一個個風箏鳥兒一般,飛翔在天空,上面五彩斑斕,下面的人兒歡快地扯著長線,天與地,人與人,被一線風箏牽著,笑聲響徹云霄,春天該是如此。
兩個多月的疫情,憋悶了我們的心情,此時正是外出“撒野”的好機會。在溫暖的春風里,手拉著風箏線,奔跑、奔跑,耳邊是“呼呼”的風刮過去,周邊是綠柳扶疏,鳥鳴陣陣,滿眼的紅花與綠意,心情怎能不順暢?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清明時節(jié)十分短暫,這樣的風吹過,也就過了,時間不等人。清明時節(jié)大可不必“雨紛紛”,也大可不必傷春悲秋,抓住這難得的時光,與家人一起向著公園、郊外,任何可以賞春光、放風箏的地方去吧,趁著東風放起紙鳶,莫要辜負這一季的風。(計量檢驗中心 王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