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那年,我剛上高中。上高中是要到城里念書的,比起初中花銷多了數(shù)倍。父親因年輕時修鐵路落下殘疾,雖然與母親兩人日夜在田地里辛苦勞作,但我的學費和伙食費卻讓父母愁上加愁。村里好多人跟著農(nóng)村小建筑工隊掙錢,收入頗高,父親雖十分羨慕,奈何身體沒法干重體力活,只能望洋興嘆。
父親決定賣菜時,母親起初是有些顧慮的。販菜看起來不是什么重體力活,卻也絕不輕松。“土地一年就這些收入,閉著眼也能算來。販菜好歹能掙點,而且家里做飯也不用買菜了。”父親對接下來的小本生意充滿了信心。
那時,別的菜販子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不過是改良過的自行車。自行車的橫梁上加裝兩個口袋,里面是當天所要賣的菜。那時,農(nóng)村人經(jīng)濟都比較拮據(jù),即使買菜也買不了多少,兩袋子的菜也要賣大半天。父親因身體的緣故,沒法騎自行車,當然那時也沒有電動車之類。父親販菜是用驢車,每天早上四、五點父親就趕著毛驢車進城,城里離我們村大概有十里路的光景。途中有一個又陡又長的坡路,當?shù)厝斯苓@個長坡叫“死牛坡”,每走到那里,父親便下來走路,一人一驢經(jīng)常是汗流浹背。在城里的農(nóng)貿(mào)市場,父親買下當天所有要賣的菜,便開始了他一天走街串巷的叫賣生涯。
父親是個老實人,菜總是挑最新鮮的進購,秤上也從來不缺斤少兩,還要稱得滿滿的,讓人心生喜歡。因是新手,起初時生意并不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生意竟然慢慢好起來了。那時上學周六要上半天才放假,有一次放學回來,正巧看到父親在村里吆喝:“茄子、辣子,韭菜啦。”父親遠遠見到我便喜笑顏開,說:“芳娃回來了。”我問父親:“咋還沒賣完?”父親說是今天進多了,幾個鄰村都轉(zhuǎn)完了,剩這一點就在咱村轉(zhuǎn)一下,說著話父親遞給我一個紅彤彤的西紅柿,沖我揮揮手,回家吃飯去吧,吃完飯趕緊寫作業(yè)。我說:“早著呢,我等等你,咱們一塊回去。”父親卻攆我了:“回吧,回吧,別耽擱了學習。”在父親眼里,我的學習是頭等大事,農(nóng)村活多,父親卻不愿我去幫忙,總是說他們這輩子就吃了沒文化的虧,寧愿自己多辛苦多干一點,也不愿意影響我的學習。其實那時候,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人并不那么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多孩子早早就輟學幫著家里干活,我雖是女孩子,父親卻并無半點重男輕女的思想,最愛說的話就是:“你只要能學動,爸就供你。”
每天賣不完的菜一般父母也舍不得自己吃,吃也挑些磕了碰了的帶傷的蔬菜。剩下的沒毛病的蔬菜,父親用竹籠吊到家里的水窖半空,水窖里清涼濕潤,第二天蔬菜仍然水靈新鮮。
“辣子、茄子、洋柿子啦……”父親的吆喝聲回蕩在巷子里,地上青色的石板磚又將父親的聲音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太陽下,父親的佝僂著身軀,映著他的剪影,渺小,悠長,柔韌……離開家的日子,我偶爾做夢還能夢見父親的吆喝聲,他踮著一只腳,身影有些佝僂,姿勢略顯怪異,手里拿著桿秤正在稱菜,汗水順著他古銅色的臉頰流下來……
我大學畢業(yè)后,父親便不再販菜。父親說:“你別看販菜這活,爸爸這腿腳不便利,一天下來我腳底都疼。”我望著父親飽經(jīng)風霜的臉,說道“爸爸,謝謝你那時堅持供我上學!”“那時候是真辛苦呀,但辛苦有辛苦的盼頭,再說,都過去了。”父親嘴角噙著笑意,說著以前的艱辛,仿佛過去的都是好時光。(計量檢驗中心 張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