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漢中的夜雨頗不寧靜,獨自坐在書桌前偶然翻出唐詩三百首讀到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不知為何,深受感動。秋夜,戍樓之上,鼓聲響起,這意味著夜晚的到來,宵禁的開始,行人的斷絕,此時四周應(yīng)該是一片寂靜。而就在此時,一只孤雁從天上飛過,傳來陣陣哀鳴,讓原本就寂靜的夜晚顯得更加寂靜。
大雁是候鳥,時值秋日,北雁南飛,成群結(jié)隊,這本是自然規(guī)律,而此時此刻,我們所見的這只大雁不知各種原因落了隊,自己單飛,發(fā)出陣陣哀鳴。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傷呢?首聯(lián),無論是詩人看到的景象還是聽到的聲音,都叫人感到悲涼。然后我想更悲涼的情景還在后面。“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很明顯,詩人這句話說的有些無理。為何無理?張九齡曾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欣賞到的都是同一輪月亮,那為何偏偏就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亮呢?故鄉(xiāng),對于一個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韓少功在《我心歸去》中這樣寫道:“故鄉(xiāng)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處,不是按照一定價格可以向任何顧客出售的往返車票和周末消遣節(jié)目。故鄉(xiāng)比任何旅游景區(qū)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所以,故鄉(xiāng)對于一個人來說,它絕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更是一個人精神的棲息地。“月是故鄉(xiāng)明”,不僅寫出了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偏愛,也同樣寫出了萬千游子的心聲。以至于千百年后,當我們讀到“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時候都深受感動。
那詩人對于故鄉(xiāng)如此地惦念,到底是在惦念誰呢?親人,他的兄弟。杜甫有四個兄弟,他是老大,所以我想對于弟弟們的情感可能更為深厚。那既然如此惦念,就去看看兄弟啊。此時此刻,弟弟們都在哪兒啊?我們不知道,杜甫也不知道。“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杜甫的故鄉(xiāng)在河南鞏縣,而那里也是被安史之亂破壞最為嚴重的地方,戰(zhàn)亂爆發(fā),骨肉分離,有家難歸。想要知道死生狀況,都無法實現(xiàn),這是多么的傷痛。
其實,詩人白居易也曾有過和杜甫一樣的遭遇,同樣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家園荒蕪,兄弟五人四處分散。所以詩人寫下“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這樣的感人至深的詩句。無論是白居易還是杜甫,都是情真意切,都讓我們備受感動。但兩人的不同之處在于,雖然都是兄弟分散,但白居易知道兄弟們的下落,所以才能寫出“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而杜甫呢?連兄弟們是死是活都不知道,這如何能不令人傷痛。可即便沒有彼此的消息,杜甫依舊希望“寄書”,哪怕報個平安也好,可寄書長不達,更何況在兵荒馬亂的時候呢?對于兄弟的惦念,就是這樣牽腸掛肚,無從放下可是又無計可施。多么沉痛!可即便詩人的情感再強烈,也沒有痛哭流涕,更也沒有狂呼亂叫,語淡情深!好一首《月夜憶舍弟》,好一個詩人杜甫。ㄎ锪髦行 關(guān)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