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老家在勉縣最北邊的一個深山里,村子里面都是留守老人和小孩。
村子里地少,我的婆婆也只有幾分薄田,婆婆的地在村子里面一個山坡上面北頭,北寬南窄,不太規(guī)則,東面地埂緊鄰一條壕溝,溝坡北緩南陡。
公公在外打工,留下婆婆一個人常年在家守著這座大山,現(xiàn)在已是古稀老人,體弱多病,但是拒絕跟我們晚輩離開家鄉(xiāng)生活,依舊務(wù)她的薄田。
婆婆在這片黃土地上勞作了一輩子,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曾歇息。她愛土地就像愛她的孩子,每天都要到地里轉(zhuǎn)轉(zhuǎn)、看看、走走。發(fā)現(xiàn)泥土旮旯里的石子、雜物,會一一撿出來扔掉;地埂有水毀的缺口,會用鐵锨鏟土填實;被風(fēng)吹歪吹倒的玉米、黃豆等,會小心翼翼地扶正,壓實根部,讓其重新端端正正站穩(wěn)。
田里夏種玉米秋種麥。春天里,冬麥子返青,不打農(nóng)藥除草,提了竹籠,拿了小鏟,一一挖草、除蟲。屬玉米螟最狡猾,吃了嫩葉,飽了肚子,就鉆到土里。婆婆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棵受害的玉米苗和玉米螟的藏身之處。只一小鏟下去,那只胖胖的蟲子就會被挖出來。婆婆帶著個玻璃瓶子,挖出來的蟲子隨即被放進瓶子。婆婆還在家里養(yǎng)了幾只土雞,土雞最愛吃蟲子。每當(dāng)婆婆從田里回來,土雞都會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土雞下蛋勤,蛋鮮味香營養(yǎng)高,是小孩和身體虛弱的人進行滋補的佳品。
婆婆每隔一半天,都要清理一次雞窩。清理出來的雞糞,撒上草木灰,裝到竹籠,及時提到地里。就這樣不知疲倦,成年累月、年復(fù)一年地給地里上肥,那干巴巴的黃土地,慢慢變得黑油油、軟綿綿,蓬松肥沃,非常適合莊稼生長。
小小的七分薄田竟能趕上一畝地的產(chǎn)量了,夏秋兩料都能打八九百斤糧食。但是每次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讓我最發(fā)愁,山里的路是坡地,坑坑洼洼沒有一處平坦的道路可以運送農(nóng)作物,每次都是婆婆用她堅實的后背和我老公用背簍一背簍一背簍往家里背,每次我都想要去田里幫婆婆背玉米,婆婆總說:“這點活用不著你,我和亮亮一會兒就背完了,你在家歇著就行。”我怎么好意思在家歇著,我就跟在婆婆和老公身后跑來跑去幫他們裝玉米,幫他們扶背簍,婆婆家的玉米地距離家里還有一點路看起來不是很遠,但走起來實屬不易,因為田距離家還要翻兩個小山坡。每翻過一個山坡婆婆都會用一根拐杖支在背簍底下休息一會。我趕快幫她扶好背簍防止放歪了,背簍倒了壓倒婆婆。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老公和婆婆一趟一趟地將玉米背回家里,基本上是從日出背到日落,實屬不易呀!
那片地的邊角料竟也成了婆婆的寶貝疙瘩。東側(cè)地埂北頭溝坡較緩,婆婆會拔掉雜草,松松土,撒幾把菜籽,有青豆、菠菜、西紅柿,黃瓜,豆角,蘿卜,栽一方大蒜,這樣,四季會有新鮮蔬菜可吃。南頭溝坡較陡,婆婆照樣精心整地,等待某個落過透雨的午后,撒幾把高粱籽。不久,高粱苗在陡坡上爭先恐后冒出來,生命力蠻旺盛,生長的速度,挺拔的高度,將雜草遠遠地甩在身后。
地里每年產(chǎn)的糧食,婆婆一人吃不了,還常常操心我們,勸不住、擋不下地托人捎?xùn)|西給我們。玉米糝是婆婆用石磨手推出來的,捧那帶著婆婆暖暖體溫的雪白麥面粉、金燦燦玉米糝,帶著溫度的土雞蛋就禁不住鼻子發(fā)酸,心潮涌動,潸然淚下……(計量檢驗中心 王嬌艷)